阿容看完這齣韓劇的最後一集,關上電腦便披衣出門上班。她本來只愛看警匪片,看邪不能勝正,只不過有一天聽到某一桌的客人在討論這齣關於因為人性的殘缺而過着悲哀生活的故事,她就回家找來看,開始時有點難投入,然而她除了「煲劇」,亦沒有別的嗜好,就多給它一些時間吧。像醃泡菜一樣,看到第三集這戲開始有點味道了,有點說不出來的什麼抓住自己追看下去,於是三個晚上便看完了,而且在看的翌日,阿容都去買些韓食做宵夜,餃子、即食麵、參雞湯之類,有餘錢的時候還加兩罐韓國啤酒。
家和工作的地方可走路來回。她在舅舅的茶餐小菜廳上班,舅舅早年在大公司的飯堂當大廚,勤儉地存了點錢向移民加拿大的朋友頂下一個飲食舖位,跟表哥經營父子檔,30年來頗有成績,足夠養妻活兒兼照顧不擅長人際關係長期獨身的外甥女。
來自順德的外婆是個典型賢妻良母,又做得一手好菜,阿容的媽媽排行最小,很受寵愛,結婚後也常帶她回娘家打發時間,跟鄰居或親眷幾個婦女聚在一起總是做東西吃,由點心至晚餐大菜,都是很花心思時間的細藝。自小跟在外婆身邊吃過很多現在要付高價才能一嚐的菜,跟在舅舅和他的好友身邊看電影踢足球玩撲克遊戲,阿容動靜喜好都帶點男子式的不拘小節,直到青春期她不再喜歡與一堆人混,喜歡一個人到處逛或躲在房間裏發白日夢,看少女漫畫。舅舅也成家立業安定下來。他們一家都愛吃,舅舅更愛煮,順理成章地學當廚師並以此為生。
有謂「做那行厭那行」,舅舅卻是例外,尤其是當他擁有了自己的店,他可以更放心推出他想做的菜和理念,就是做好一個街坊廚房。有見很多人一家六口擠在一個一百呎小單位,一個不能稱為廚房的小角落沒可能做出給六個人吃有湯有菜的一頓正經家常飯,舅舅便決定為這些每天為生活奔波,營營役役的小市民提供一個可以吃到安樂茶飯的地方,他憑多年經驗和人脈,設計餐單,選購食材,做一系列他們自小吃慣、注重營養平衡的家常便飯健康小菜,甚受顧客歡迎。
阿容中三那年暑假開始在舅舅的店做兼職侍應。過了高考的暑假便向舅舅提出想當全職,之後便一直幹到今天。她不是滿面堆歡口甜舌滑的那種服務人員,而是適當地細心有禮但知識豐富的餐飲從業員。因為幼承庭訓而且本身愛吃,所以遇到每事問的顧客她都能不卑不亢地一一作答,所以反而得到客人的信任,很多時都請她介紹時令的菜式或預訂一些菜單內沒有的特色菜來過特別日子。
阿容本是個害羞的女子,生了一口不太齊整的「假哨牙」令她對自己的外表缺乏信心,不愛笑更不想交朋友,只保留從小認識的那幾個,到了一個階段各自有發展和家庭,減少了接觸,生活圈子便更小了。做久了她跟一些常客見多了便彷是朋友,一種有限度的熟絡,見面時多聊兩句閒話而已,不涉私人生活,閒時也不會互相聯絡,除了訂菜的溝通。熟人和親人天天相見,她覺得這樣已經很好。
有七八個在附近上班的辦公室男女,由最初只是一、兩個人間中結伴來吃午市套餐或買外賣帶走到一星期來三四天以至晚上聚餐也來,雖然年多兩年當中成員也有流失更新,但總有三數主將不曾變過,最近在聽說其中兩位好事近的剎那,阿容也不禁露出一個含蓄的微笑,像看到子姪的姻緣開花結果。
有一家四個人,差不多每個星期日晚餐時段都出現,點不同的家常味道小菜例如蒸肉餅、炒蛋等,例湯是隨餐附送的,他們總吃的津津有味,父母子女有說有笑,看得太多電視劇,阿容有時會想像融洽家庭之後的千瘡百孔,或者表面親和的人物陰暗的一面,無聊時,她會為客人編故事。有一次一個男人吃着吃着飯突然默默垂淚,面帶哀傷。她不動聲色地為每張餐桌加添餐紙巾,想着令一個大男人流淚的一切原因。
今天一早上忙到午飯後才稍有沒人等位的片刻,這天來的人大都準備吃得飽飽的出發,阿容和舅舅亦一早準備好樽裝冬瓜茶送給客人們帶走,讓他們在戶外緩緩前進時解渴消暑,這是他們因為工作而走不開的一點心意。顧客在離開前看到門旁小桌上放着瓶上貼上「0609 加油!」貼紙的飲料都發出會心微笑地取走一瓶,也有大聲回應一句「多謝」的,阿容聽到的話亦回一個勝利手勢。
他們家的長輩都好像學校老師般連名帶姓叫小孩,此際阿容正望着幾個路口之外大街上的人羣開始聚集而出神,聽不到廚房的鈴聲,舅舅耐不住探頭出來喊話:「戴笑容,出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