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我們之前先爽一下 - 葉一南

殺死我們之前先爽一下 - 葉一南

「早上六時,機械廚房準時飄出午餐肉微焦的香味。85歲老人,還可以肆無忌憚大啖午餐肉雙蛋湯米粉,着實美妙。上星期升級的自動烹調臂,有最先進感應器,煎一隻脆邊半生荷包蛋全無問題。華生(我把家中的電腦管家叫作華生)計算出我的Niacin不夠,因此選了這款增強細胞活力的午餐肉作早點。嗅着那仿油脂香味,已經知道非常對辦,不禁想起年代久遠的SPAM。今天是好日子,老朋友生日來我家吃飯,華生說,我們的食物碳足跡偏低,畢竟是老人家,晚餐有餘額可以來一條真正的清蒸野生海魚。當試管豬牛羊雞蝦比真實更真實的時候,鮮活魚肉的細緻滋味,成為科學家最後難題。大家都說,這是神留下的一手,讓人類明白AI並非無所不能。一條三斤重的海斑,我不敢看價錢,管他呢,吃不了多少次。唯一問題,究竟今晚應否親自動手去蒸魚抑或交給自動廚房?據說這新型號,能「看到」肉質變化,準確斷定黐骨情况,不知是真是假……」

以上是我對三十年後食物的推斷,只嫌不夠科幻。便如三十年前,沒法想像今天薄薄一片的手機,可以如此顛覆人類生活。網上有很多futurists的文章,猜想未來食物會是甚麼樣子。2050年人口上升至少三成,社會進步,食量需求再上升二成,加上氣候改變、水土流失、農地減少,大家共識,地球沒法承受更多污染,現今的農業及畜牧,如不改變,絕不可能出產足夠食物。生死存亡,必然翻天覆地。有科學家提議,到那時候,可以吃昆蟲、海藻,因為容易養殖,營養夠,怎或大家變成素食者,一起吃合成素「肉」。

以上的推測很環保,意願良好,但我不認為未來食物會是這樣子。美國總統競選名句,"It's the economy, stupid",其他的不重要,是經濟呀,笨蛋。食物一樣,是味道呀大佬。又不是遠古年代,現代人吃飯,甚麼時候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味道為先?今天我們不肯吃蛋白質豐富的昆蟲海藻,為甚麼明天會吃?合成素「肉」Impossible Meat, Beyond Meat是很好的方向,擺明車馬模仿肉味口感,還會流「血」,可惜始終是A貨。

不過,我對未來的食物,還是充滿信心,因為有AI。霍金說,在AI未消滅人類之前,會先為我們解決大部份生活問題。請上網搜尋美國Memphis Meats,一間Bill Gates與Richard Branson投資的公司。聽上去有點匪夷所思,但已經初步成功,這公司在動物身上提取活細胞,餵飼養份(據說來自海藻),細胞分裂成長,變成一大塊牛肉。沒有聽錯,牛肉不是長在牛身上,而是長在實驗室內,這叫Lab-Grown Meat。幾年前第一塊牛肉出現,試過的皆說,絕對是牛肉,不過乾了一點。然後技術進步,可以培植脂肪。上年試管鴨肉試吃,幾可亂真,對不起,我應說,本來已是真。今年東京大學及日清合作,示範了培養牛扒,當然是和牛。唯一問題是成本太高,幸好,AI將會出現,以每十八個月運算加倍的速度,很快可以量化生產,然後改進,加入多種維他命,重組氨基酸,令口感肥膩得來其實超低膽固醇等等。

沒有非洲豬瘟的豬肉,沒有禽流感的雞肉,沒有瘋牛症的牛肉,不用殺生,免了道德負擔,不需清除樹林,碳排放低,最重要是,有我們熟悉喜愛的真正香噴噴肉味,死未。三年後Memphis Meats會推出,預計十年後再無破綻。2050年會是甚麼樣子?牛扒細胞會否是Angus、但馬、Galician Blond大混種?羊肉中有海產味成了一個鮮字?無從推測,必然估你唔到。想到有齊全世界食譜,可以自我學習的自動廚師,以及從未見過的有趣食材,我不禁對未來充滿期待。至於AI最終會殺光人類,這是再以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