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薑丹麥取經以建築影響生命 插畫師學習日本設計自立門戶

本地薑丹麥取經以建築影響生命 插畫師學習日本設計自立門戶

【特約報道】

設計師是一件作品的靈魂人物,從零到作品的誕生當中經歷過無數的思考與實驗;成功與失敗往往只是一線之差,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領略更多新發現、創造更多無限可能。很多人認為在香港擔任設計師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難以找尋出路;其實有很多本地薑設計師,憑藉自己的努力、到外國交流與實習,成功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跨界別建築師龔翊豪 丹麥實習反思空間可能性

香港及丹麥註冊建築師龔翊豪(Alvin),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後,從事跨界別的專業實踐,涉獵藝術、建築信息模擬、園境和產品設計,亦是香港珠海學院高級講師和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講師,更屢獲國際與本地獎項,包括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金獎及大獎優異作品、FuturArc Prize 一等獎等。他一直很欣賞一家在丹麥哥本哈根頗獨特和具前瞻性的建築事務所3XN,因此在獲得「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2016」後,他便得到機會到該事務所實習和交流。

在實習期間,Alvin參與了數個項目,包括比利時的公共建築及園境,以及一些高層建築,又主理涉及建築信息模擬BIM應用的設計。他笑言:「那些崗位不一定是最有趣的,但反而有機會讓我反思建築的可能性,欣賞香港建築項目的複雜性與建築師的效率。 」

他相信跨界的思維,才能造就未來更好的空間,尤其是城市空間。「經過在北歐實習的工作和遊歷,我更加相信設計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更希望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人,而建築師可能只屬其中一個身份,可以說海外實習某程度上大幅擴闊了我的設計視野,而事實上於海外實習時,在工作或進修以外,你的經歷及交流可能更深刻,更震撼。」Alvin回港後更積極從事教育工作,希望能夠以自身經驗培育未來人才。

插畫師陳淬清 赴日本提升設計和審美力

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畢業的陳淬(Sarene),一邊在新聞媒體的美術設計部工作,一邊發展自己的插畫事業。漸漸她開始發覺自己的不足,希望透過進修自己的設計和審美能力,讓自己提升內涵以及具備繪畫兼設計、甚至決策判斷的能力。於是在獲得「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2016」後,她便到了日本二人設計單位KIGI位於東京代官山的事務所進行了12個月的實習。回想當時,她覺得自己是一個超級幸運兒。

Sarene興奮表示:「開始上班數天後便得到動手設計的機會,而且由於結果理想,被委託的工作範疇越來越廣,由最初輔助高級設計師進行高級窗簾布的圖案設計,到最後獨力完成了KIGI在『越後妻有大地之藝術祭』展出的作品『酔独楽』-一個以原創清酒及清酒杯進行試飲體驗的立飲清酒吧。」

在東京一年,Sarene的最大得着是了解到KIGI、甚至日本設計圈對「設計」的詮釋-不限媒介,只要能夠注入自己的世界觀,都有機會促成好作品。「這種互相尊重並理解各自在其崗位發揮最大價值的環境,成功孕育不少出色的設計。我希望在香港實踐時也能繼續保持這些優點。」回港後,Sarene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SPONGIA,開始嘗試運用在日本學習到的部份方法去做設計。

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的「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為「DFA設計獎」其中一個獎項計劃,旨在發掘及栽培35歲或以下具創意的本地設計師與設計畢業生。得獎者有機會獲得財政贊助高達50萬港元遠赴海外著名設計公司實習6至12個月或院校進修6至18個月,與當地設計精英分享交流,吸取海外經驗,拓展視野,並帶回香港,推動本地設計界和創意產業進步,讓香港設計繼續在國際間綻放異彩。

「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2019」現已接受報名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6月27日
網上報名: http://ydta.dfaawards.com

Alvin在3XN實習期間,參與了多個外國建築項目設計,工餘時亦會參加技術研究工作坊。

Alvin參加在IAAC舉辦的公共空間研討會,他有份參與設計的《聲嶽》亦於同場展出。

Alvin參觀了奧胡斯美術館Olafur Eliasson的作品,從工作和遊歷中學習。

在日本實習期間,Sarene參與了很多展覽活動,與不同的人進行交流。

Sarene得到各類型的工作機會,更獨力完成了KIGI的作品『酔独楽』。 (圖片由KIGI提供)

圖為Sarene負責品牌形象設計、位於東京銀座SONY PARK的植物園牆壁裝置。

「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旨在發掘及栽培本地設計師與設計畢業生,提供海外實習或進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