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總決賽火熱進行中,球季賽程頻密,就算未能打入季後賽,每支球隊都要在常規賽走遍各大城市,的確容易使球員身心疲累。在聯盟打滾14個球季,日前全力為速龍備戰今晨總決賽G3的控衞洛利(Kyle Lowry),原來與對手的控衞史堤芬居里(Stephen Curry)一樣,會選擇打高爾夫球放鬆自己。(ViuTV 99台今日9:00am直播)
文:三井
洛利接觸高球約有10年,他是在加入NBA的三個賽季後,始接觸這項一般予人感覺較為富貴的運動。這,多少與洛利的出身有關。這位5屆明星賽球員來自人均年收入只得約30,000美元(約23.5萬港元)的費城北部,該區的貧窮人口達45.8%,失業率為21.7%,近四成人口未曾高中畢業,大學畢業生人口更只得10.6%。洛利說:「我來自低下階層,母親要打兩份工,祖母也要工作,她們做盡一切才能養活我們。」
退役後想當高球手
洛利之所以與高球扯上關係,全因高中籃球隊教練迪斯圖(Dave Distal)所致。一切,得由洛利在灰熊完成三個球季後說起。當時他尚未和女友成婚,兩人亦沒有孩子,洛利在休季期間無所事事,迪斯圖遂建議他打高球。直至那時,洛利只曾在電視遊戲上接觸過高球。
剛接觸這項運動,洛利自然是一竅不通。他說:「要擊打一個不會動的小白球曾是我生命中最難做的事情,我大力揮桿,球不是飛到右邊兩呎,就是左邊卅呎,但這成為了我的挑戰,就是要在從籃球引退時,成為一位更好的高球手。」
隨着更多次打球,甚至是上課學習,洛利簡直是對高球上癮;他也繼續玩高球的電視遊戲,藉此熟悉球例,以及學習使用正確的球桿。如今,洛利不單在休季期間每周造訪高球場3至5次,亦會在常規賽作客且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打球。洛利說:「高球與籃球截然不同,但如果你和對的人打球的話,競爭可比籃球更大。從城市生活走入高球場,聽着雀鳥的叫聲,這並非是留在家中就能享受到的平靜。」
打高球可洗滌心靈
高球對洛利來說,更是一種鍛鍊:「我在常規賽期間打球的話,在場內當然是乘坐卡車代步,但休季期間我總是在高球場內步行,這是很平靜的,在場內不停走動,其實是很好的消耗。」
迪斯圖指洛利目前打高球的差點(handicap)約為14至15,且能恆常打出80至90餘桿(一般高球場平均桿數為72)的成績,只要他能掌握短桿(short game)的打法,相信就能成為一位更出色的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