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沙龍】鄭淑麗《3×3×6》解密 監控時代人人都是囚徒

【藝文沙龍】鄭淑麗《3×3×6》解密 監控時代人人都是囚徒

【藝文沙龍】
被喻為「藝壇奧運」的威尼斯雙年展今屆可謂女權當道,不少個展都首次由女性藝術家擔大旗,包括台灣館和香港館。台灣1995年本以「國家館」身份參展,後來因中方施壓自2003年起被排擠於主場之外改為平行展,與香港、澳門相同。自此,台灣館除佔領最佳地理位置,也傾向以出位的主題宣示藝術軟實力。這次也不例外,找來國際級的第一代新媒體藝術家鄭淑麗,以全球關注的政府監控、#MeToo議題,創作令人熱論的個展《3×3×6》。

遊人如鯽的「嘆息橋」旁,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台灣館的舞台。自文藝復興時期起,這裏就是中央監獄,以嘆息橋連接法院,囚犯通過此橋通常是行刑前一刻,因而感嘆人生將末,成為這座橋的命名由來。鄭淑麗為這個監獄度身訂做展覽,透過不同的監禁和控制技術——從身體囚禁到當今社會無所不在的監控系統,重新思考科技如何影響當代社會,探討各地「天網」造成的法治霸權。

當下香港面對《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司法嚴峻挑戰,看鄭淑麗的展覽,更是百般滋味在心頭。因為官方早已事先張揚,從拾級步入展場開始,觀眾便已成為這座監獄的「囚徒」。

梯間預設的3D掃描攝影機,會收集觀眾的身影,扭曲變形並投射在進場後首個展廳內的10個長螢幕,螢幕圍住一部巨大的圓柱形機器,影像由柱上的10部投影機播放出來。另一個展廳放了多部螢幕播放4D影片,鄭淑麗特意查考,找來10個性罪案作關鍵資料,再找演員重新演繹並創作出10部影片在場內播放,思考法律和視覺體系如何影響性、性別以及種族規範。

「3×3×6就是今日西方監禁『性罪犯』和『恐怖分子』獨立監獄的標準牢房規格,3×3平方米無窗空間,加上六個攝影機每天24小時監控。」鄭淑麗先來拆解她展覽名稱的數字密碼。

server作展品 美麗背後的震撼

事實上,觀乎今日全球的監控科技無孔不入、無天地之分,天下猶如一個無牆的全景監控大監獄,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我們有真自由嗎?這是一個諷刺又現實的議題。策展人Paul B. Preciado是性別、性與身體研究的思想權威,他進一步解釋:「展覽呈現身體監禁,以至於無所不在的監視器環伺下形成的監控系統。」展覽最後一個展廳放了收集大數據的server,鄭淑麗特意把它塑造成藝術品一樣的裝置,美麗背後是控制一切的硬件及程式,感覺震撼。

鄭淑麗的名字很女性化,簡直令人聯想到是個秀外慧中的淑女,但見廬山真面目,卻是位鏟了一個punk頭、只留髮頂一撮白的「教父」似的型人,那種反差我覺得也是她的藝術語言。

作家及文化研究學者Matthew Fuller形容:「鄭淑麗的作品源於一個奇異聯盟,自身也成了一個奇異聯盟。」她是1980年代的YouTuber,早已爭取開自己的直播平台。

「你知道嗎?這裏也囚禁過Casanova,我的展覽就從這個案開始衍生。」鄭淑麗口中的風流大文豪Giacomo Casanova於1755年在威尼斯被捕,囚於這個監獄,起訴罪名不詳,很可能是集腐敗、行為不檢和引發公共憤怒於一身的綜合罪行(亦有說他參與間諜活動),他於一年後成功越獄,後來更重回上流社會,繼續風流人生,最後潦倒去世。

囚犯:沒有性是最大懲罰

「性是監獄中最少被討論的議題。我訪問很多囚犯,他們覺得囚禁對他們最大的懲罰是不能有性。」鄭淑麗說。為了這個展覽,她找來無數性犯罪個案,拿很多法庭及歷史資料做研究,再甄選10個個案展出,包括Casanova、法國哲學家Michel Foucault、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的個案,「舊時與當代對照,不同國家甚至非洲個案都有,希望更全面和有代表性地反映現實。」其中三位來自津巴布韋圭洛的婦女被指強姦男性,並採集及販賣他們的精子,於2011年被關進監獄。

65歲的鄭淑麗是第一批做數碼藝術的藝術家,過去30年,除了性剝削和生態等主要問題外,她的作品核心還包括對數碼媒體的探究及發展。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的她,1970年代中期赴紐約念電影後,在當地一待20年,經歷了Andy Warhol等前衞藝術社群、各種性別、族群運動蓬勃發展的時代。1990年代開始將創作與網路結合,發起數個網絡藝術計劃。1998年以後,她離開紐約在世界各地創作,現旅居於巴黎。

《布藍登》(Brandon,1998-1999)是鄭淑麗最具代表性的網絡藝術作品之一,以1993年一位跨性別者Brandon Teena被人強暴謀殺一案為基礎,展開為期一年的網絡敍事連載,更成為首件由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委託製作及納入館藏的網絡藝術作品。2000年,她赴日本完成《I.K.U》,影片以跨媒體呈現科幻的實驗風格,探討日本AV的色情政治。

訪問鄭淑麗時,台灣還未通過同婚合法化,但長久居於異地的鄭淑麗仍非常關注台灣的平權進程,「論跨界討論、開放和接受程度,台灣對同性議題的認知度很強,在亞洲社會可公開討論這些議題,非常難得。」

鄭淑麗是首位在台灣館舉行個展的女性藝術家。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她的個展《3×3×6》以監獄來思考監控霸權。

《00X》以社交平台上徵求男同志「嗑藥做愛」而被捕監禁的12人作藍本。

《LX》影片截圖,4K影片,10分鐘,裝置作品《3×3×6》系列影片。
©鄭淑麗,藝術家與2019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提供

展室參考環形監獄建築模式,中間塔樓的功能由監視變為投射,全球觀眾亦可寄送影片參與其中。

表演者莉茲.羅森菲爾德於《3×3×6》中飾演「薩德X」 。
台北市立美術館拍攝提供

鄭淑麗於1994拍攝的首部長劇情電影《活色生殺》(Fresh Kill),是她對八九十年代種族、媒體戰爭及黑客主義(hacktivism) 的反思。

採訪、攝影:鄭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