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尋薇】乾鮑群英會

【翻尋薇】乾鮑群英會

【翻尋薇】
「乾鮑武林大會,富臨論劍」,友人Alain如是寫。這是一個別開生面的聚會,以交流為名,乾鮑為題,聚集了幾位城中名廚:松露之王Chef Bombana、Ta Vie的Sato San、Neighborhood的David、VEA的Vicky……還有被〈果籽〉飲食版捧紅的新一代鮑魚男神Alain,連同主人家:富臨之寶一哥、一哥首徒兼富臨行政總廚滔哥,熱鬧非凡。事緣以中式法菜打出名堂的年輕大廚Vicky,破天荒用法菜技術演繹遼參、花膠等中式食材,帶來耳目一新的美饌滋味,這兩年來坊間好評如潮。不久前向高難度挑戰,終於再下一城,研發出吉品鮑法式皇冠派(pithivier)。Vicky研製乾鮑乃是自學,Alain算是他半個師傅(當初Vicky決定投入研發乾鮑法菜,即在海味舖入貨,由浸發到烹煮的竅門,由Alain從旁傳授提點),如今此菜正式推出,Vicky亦想請教前輩,於是有了緣起,促成是次中西鮑饌的交流。

富臨開出的菜單簡單而豐富,以三款點心:蝦餃皇、小籠包、瑤柱餃作開場,接着是節瓜蠔豉煲豬腱湯。家常的湯水,這裏做得美味異常,最主要的是味道平衡的拿揑:用上日本蠔豉,體積大、肉質飽滿、香氣足;然而,在湯裏毫不搶味,沒有明顯濃厚的蠔豉味,其味道的力度,卻讓湯味有了一層醇香的甘美,讓節瓜的清甜更厚實。湯味的鹹度很低,但滋味盎然,喝罷舌底生津。

很快就進入重頭戲,首先出場的是Vicky帶來的吉品鮑法式皇冠派,借富臨的焗爐翻熱,再淋上即場煮熱的醬汁,就跟平日在他的餐廳上菜的做法無異。當Vicky在桌邊把這皇冠派一切為二時,可以明顯聽到清脆的「咔嚓」聲,讓眾人對品嚐非常期待。看看這個派的橫切面,除了看到呈元寶形的半隻鮑魚,還有鵝肝,周邊有一圈黑色的羊肚菌蓉,裏頭混入了剁得極碎的鵝掌,以增加膠質帶來黏性,吃起來不至於太乾寡,又能呼應傳統粵菜裏乾鮑菜式多會扣鵝掌的做法。Vicky笑說,研究此菜,根本就是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鮑魚先試不同品種,從南非、中東到日本,最後鎖定用日本鮑,再試了不同「頭數」的網鮑、吉品,再確認用29或30頭的吉品鮑的體積最為適合用來做派。一開始的餡料除了鮑魚,就只有羊肚菌蓉,後來覺得太寡,遂決定在羊肚菌蓉裏混入剁碎的鵝掌,再加一片鵝肝,吃起來有油潤感。酥皮亦實驗過不同的食譜,以找到最適合這個鮑魚餡的,最後才拍板定案。至於醬汁,則是燜乾鮑時的汁液,再熬煮火腿汁調校鹹度。此菜別有心意,技術層面的執行能力亦佳,同桌的大廚吃了,也覺得深受啟發。

40頭禾麻 糖心軟如麻糬

接着是掀起高潮的一哥私伙:20年舊水40頭禾麻,扣鵝掌、關西遼參。我還忙着拍照的時候,眾人已經開動了,此時現場陷入一片「聖潔的沉默」(holy silence)中——通常是非常美味的菜,才會有這樣的效果。這禾麻我切一塊入口,不禁驚呆了——那當下一口真的讓我覺得,原來好吃的乾鮑是這樣的啊,我真的見識少,從未吃過靚鮑魚!平時吃的舊水吉品已經很不錯,沒想到天外有天……一哥謙道,這批禾麻是他日常吃的,體積較小,主要是吃味道。我說,吃了這次的禾麻,自然明白有些鮑魚是「大而無當」,又有何用?這禾麻的糖心,套David的形容詞,是軟糯如吃mochi,而鮑魚醇美的馨香,是一口接一口從內散發至外,越咬越有味。超凡入聖的味道,除了歸功於滔哥烹調的功力到位,將食材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也不可忽略一哥管理鮑魚的功力。

須知道乾鮑久放,體積會越縮越小;收藏的溫度、濕度等方方面面稍有差池,鮑魚亦會變壞。這20年來,是要怎樣時不時就拿出來曬曬太陽,讓鮑魚「越曬越舒服」、誘發糖心,又要在收藏的時候讓其保持狀態,已是精深無比的大學問。滔哥說,一哥現在的身份其實就是「鮑魚管理員」,把不同年份、產地、頭數的鮑魚,分門別類去管理。這禾麻一口就讓人拍案叫絕的滋味,背後有多少心血和智慧?何其珍視、珍惜!這場乾鮑交流,中西脈絡,各自表述,呈現了食材在創意下的無限可能,以及年深月久的累積所帶來的極致之美。

一哥出動私伙:二十年舊水的四十頭禾麻,扣鵝掌、關東遼參。

一哥親自為大家做個砂鍋炒飯。

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食評人、飲食旅遊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中港台星馬主要媒體。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