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六四,是香港記者第一次身陷險境的時刻,當年由四月中至六四,超過一百名記者上京採訪,為事件留下一段真實歷史。中共即使動員所有宣傳機器及刪除新聞的武器,仍是無法令中國人對六四失憶。一位資深記者曾到香港大學講述六四事件,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內地學生發問:「真的有六四這回事嗎?」資深記者嘆了一口氣,對他說:「請你到港大圖書館看看書!」把採訪記憶寫成書本,留傳後世,後有數碼版在中國以外的互聯網傳播於地球之間,是手無寸鐵的記者手上最令統治者畏懼的武器。
60位六四記者為紀念六四三十年,幾個月前決定寫作一本新書:「六四傷痕,未因時光流逝而消退,30年前往事,歷歷如新。作為良心的守護人,曾經採訪六四的新聞工作者,如今再做歷史紀錄,堅守歷史見證。」新書名:「我是記者──六四印記」,由香港記者協會資助出版,相信本港各大學圖書館都會收藏此書,讓來港求學的內地學生有機會借閱,以後不會問:「真有六四這回事嗎?」
編輯委員張結鳳當年任職於《百姓》半月刊,在89年6月4日凌晨2時05分,人在長安街上,見軍隊開槍了,急忙飛跑至天安門毛澤東畫像前,跑上金水橋,轉了個彎,忽然眼前一黑,中槍了,後來知道是子彈擦額頭,幸好有同伴拉着她跑呀跑呀,擠上了滿是傷者的救護車,到了北京醫院,醫生匆匆為她施針,六月四日整天留在醫院,不知香港政府派包機到北京接載記者回港(如陳潤之在六四所述),6月5日趕到機場,航班全滿,後來懇求地勤:「我是香港記者,趕着回港療傷。」地勤職員聽見是香港記者,頭紗染血,立即帶她通過關卡,直上飛機,中航空中服務員把自己小座椅讓給她坐,回到香港,已有救護車在機場等待,直送養和醫院,回到香港,頓覺人命還是受到尊重的。
60位記者各有所思,各有所憶,故事令人感慨。《文匯報》1989年6月5日頭版頭條新聞曾有如是標題:「血洗北京死傷人數傳逾萬人,軍警闖大學區徹夜瘋狂搜捕」,還有報頭旁邊刊登:「強烈譴責法西斯血腥暴行,向北京死難愛國同胞致哀」兩行大字,梁振英也在《文匯》刊登廣告強烈譴責中共。俱往矣,三十年人事幾番新,識事務者及時看風駛𢃇,發大財者有之,登上領導人行列者有之,死亡的學生算是甚麼一回事!可幸有香港記者現場目睹,一生企硬,能留下一點信史,永世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