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度上水呀!」 - 馮睎乾

「呢度上水呀!」 - 馮睎乾

蘋果日報記者在上水街頭訪問中學生,問他們是否知道六四。很多人一聽,馬上彈開,更有學生反問:「乜可以講嘅咩?」有人跟同伴商量後答道:「呢度上水呀!唔好喇呢啲地方。」語畢離開。這種反應,以前只會在大陸出現。

要刪史,必先禁言;要禁言,必先恐嚇。相比起不知六四為何物,這句「呢度上水呀」就更令人難過了。在上水,這位同學到底接受了什麼「思想教育」?

上星期各校校友發起聯署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教育局長楊潤雄回應,老師「該專心做好教育工作」,若學生對社會議題有疑問,「老師要持平解說,唔係將個人政治睇法擺喺裏面」。我同意。以「送中法」為例,老師只要持平解說,即使不加個人立場,智力正常的學生都能判斷是非。

持平的老師可告訴學生三點事實:一是林鄭月娥當初說,修例是為了堵塞漏洞,引渡殺人犯到台灣受審;二是台灣已表明反對港府修例,修例亦無法引渡;三是林鄭月娥不管殺人犯能否引渡,仍繼續推行修例方案。現在問:林鄭有沒有講大話?

又例如保安局長拍心口保證,跟大陸簽署逃犯移交協定,會加入「無罪假定、公開審訊、有律師代表等要求」,若國家不履行協議,「特區政府可以交涉」。如何交涉?持平的老師可舉去年Now TV攝影師的例子解說:攝影師在北京工作,採訪證被公安無故沒收,他沒碰公安,卻被控「搶證」,然後遭公安當眾叉頸壓地,被鎖上手銬押走,要簽悔過書才獲釋。暴力場面被拍下,全世界看得一清二楚,但林鄭不但沒有「交涉」,反教訓香港記者「一處鄉村一處例」,採訪也要「尊重當地法規」。

三十年前的事你忘了,難道連去年也不記得嗎?特區政府「最好打」的官員,原來是這樣跟國家交涉的。你說資訊自由和歷史有多重要。送中條例通過後,很多事大家都不想再提了,不因為你犯法,只因為你恐懼。在歷史和真相被徹底遺忘前,我們的年輕人都會說:「呢度香港呀!唔好喇呢啲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