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中大中文系校友會飯聚暨幹事就職,遇榮休教授張雙慶,喜見清健如昔。
張教授年高德劭,是眾人老師,今屆猶落手落腳擔任總務末席,我想起耶穌說:「大的要服事小的。」紆尊降貴,吾輩自當更投入參與。
不過,張老師乾脆沒此階級觀念,素來學生暱稱他「孖慶」也不以為忤。在他看來,他固然執教鞭,同樣也做過學生啊,為校友會服務很合理。薪火相傳,學懂便教,中文系幾代同堂,另一方面又都算師兄弟姊妹。
孖慶當年教我古典小說科,原來有留意我近來在本欄連寫幾個月《水滸傳》,說最記得我強調那鮮為人知的尾聲插曲──梁山好漢李俊不願歸順朝廷,投奔怒海打出新天地。老師知道我弦外之音,叫我一併介紹《水滸後傳》:「清朝人按李俊故事來詳寫,裏面的暹羅竟然有雪景,明顯作者沒去過泰國,是渲洩對政府不滿,寄託於流亡海外。」我說:「講《水滸》已嫌冷門,何況《後傳》?」老師說:「文化知識保育,不應太計算。」
老師又說:「古典小說好啊,好在,你今時今日拿來看,中國世道人心根本沒改變過。」
尤其《金瓶梅》的陰謀、嫉妒、貪墨、愛慾、黑暗……「不如專欄討論《金瓶梅》吧。」老師鼓勵我:「要用『崇禎本』。」崇禎本《金瓶梅》重新精裝排印,索價七百元,賊貴,重點在毫無刪減,書店要包膠袋來賣。我想入非非了。
老師道:「看西門慶怎樣把『小便處』放入潘金蓮口中。」大學上堂時沒教啊,難道「孖慶」跟西門慶果然一路?老師續道:「家強我問你,書中有否如此描寫吳月娘與西門慶?」
世稱《金瓶梅》主旨諷刺,我始終覺得借題發揮「動作場面」,這正正它歷代遭查禁、刪減的原因。老師卻說武戲也是文唱。吳月娘身為正室,當然上過床,但僅「過夜」兩字帶過。「吳月娘持家有道,作者敬重她,不敢亂寫;潘金蓮壞蛋,作者就要羞辱她,要她飲尿。後世當潘金蓮主角,殊不知春秋之筆勸善罰惡,唯獨吳月娘好人有好報。販夫走卒有販夫走卒式正義。」
最後一句醍醐灌頂。對待八婆,不用留情面!
外界以為中文系迂腐保守,其實盡多狷介之士。席間還有推動粵音正讀多年的退休老師何文匯教授直言:「發揚廣東話並非港獨,是發揚文化。」退休老師黃維樑教授則出書教中學生背誦古文樂趣。一一擇善固執。
師門教誨永在心。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