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周身都痛 - 李德誠

開心見誠:周身都痛 - 李德誠

A六十多歲,有二十年的長期頭痛,一直找不到原因,大概九年前,做運動時發覺右腳無力,覺得跑起來會偏埋一邊,朋友覺得她雙手有少許抖顫,隨口說了一句「可能係柏金遜啩」,之後,A便開始出現全身不同地方的疼痛,看過好幾位專科醫生,都找不出A全身疼痛的原因,也不認為A有肌肉無力的情況。此外,醫生們也覺得,A的病徵其實並不像柏金遜症,不過,到最後醫生也處方了治療柏金遜的藥物一試。A覺得服藥後,身體嚴重疼痛的情況有少許改善。但每次服藥後,要等兩小時才有效,而藥物的止痛效力也只能維持兩小時,所以,每隔六小時便要服藥,但每天仍然有很多時間,A被疼痛所折磨,除了帕金遜藥以外,A也服用嗎啡類的止痛藥。可惜「食唔食都係咁痛」。唯一特別的地方,就是當全身疼痛的情況出現後,A的頭痛就再沒有出現了,最近,女兒又察覺,每次當A情緒波動的時候,身體疼痛就變得更加嚴重,懷疑A的周身痛其實是以往頭痛的「加強版」,而且A除了痛症外,還有情緒的問題。

醫生跟A詳談後,發現九年前痛症病發時,A生活上出現了突變,A跟丈夫離異,雖然A沒懷恨意,但始終是一個遺憾;另外,差不多同一時間,兒女長大,也出現了空巢現象,所以,九年前痛症出現的時候,也是A情緒面對巨大壓力的日子。

在過去九年,除了痛症外,不少時間A也有失眠、情緒不穩、低落、疲倦,沒動力和不願見人的情況。

醫生覺得,單單把A的「周身痛」視為一個身體問題去醫,便忽略了心理、情緒和身體的關係。畢竟,A並不是一部機器,在生活上遇到大的打擊和壓力,除了出現失眠以外,壓力也會從身體的疼痛上表現出來。為了治療A的情緒病,醫生處方了抗焦慮和抗抑鬱的藥物,服藥後,A的失眠減少了,痛症也有一定的改善,最後A慢慢停了止痛藥,服用的腦科藥物亦已逐步減少。雖然,以後痛症能否完全痊癒還是未知之數,不過,情緒和痛症改善以後,A對生活和家事的看法比以往正面多了,人也輕鬆起來。

http://fb.me/1486drlee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