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0年】六四事件距今30年,現時高中通識科設有「現代中國」單元,教科書又有否提及六四事件的前因後果?《蘋果》翻查多本通識教科書,發現有出版社2016年改版時將「現代中國」單元中有關六四事件的描述整段刪去。有通識科教師認為,六四事件是近代中國的主要爭議和重要課題,沒必要整段刪去,作為教師更有責任傳承歷史。
記者:鄧力行
刪去六四內容的教科書是雅集出版社的《雅集新高中通識教育系列:現代中國》第三版,該書2014年第二版在「改革開放的路向」課題中列出多個重點,其中「發展才是硬道理」一點提到「『六四事件』發生後,由於西方國家不滿中國政府以武力平息事件,遂在經濟上制裁中國,令中國經濟在1989年後陷入低潮」,作為鄧小平1992年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言論的背景。
同鄉會會長高舉愛國旗幟
在該段後設有以「六四」事件為主題的「知識補給站」,以近200字描述六四事件背景和經過,包括改革開放「同時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及貧富懸殊問題,某些政府官員貪污瀆職,藉特權牟取暴利,引起知識分子、大學生及民眾不滿。」該段續提到北京的大學生在胡耀邦病逝後上街示威,提出打倒貪官等訴求,並在天安門廣場絕食抗議,惟「中央與學生對話失敗後,解放軍於6月4日清晨進入天安門廣場,以武力平息學生運動。」
該書2016年改版後,上述內容全部被刪,「改革開放的路向」課題只餘下「停止階級鬥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四個現代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協調『兩個大局』」四個重點;該部份「知識補給站」主題亦改為「中國入世」。
教協副會長、通識科教師田方澤表示,教授現代中國單元時,一般較少提及六四,因知道該單元焦點在近代經濟發展,改版刪去該部份或是覺得考試不考,但亦無法排除有政治因素。田強調若要讓學生全面認識近代中國的主要爭議,六四明顯是重要課題,看不到有必要整段刪去;若是下一代需要知道的重要課題,無論考試是否會考,作為教師都有責任傳承歷史。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由李育鴻和許煥彬持有,2013年施秋平獲委任為董事。施秋平身兼香港深滬鎮同鄉總會永遠榮譽會長,該會前年就職禮獲中聯辦社團聯絡部副部長、晉江市統戰部長等官員出席,施當時致辭說該會「一直高舉愛國愛港愛鄉的旗幟」。
另外兩本較多學校採用的高中通識教科書,包括香港教育圖書公司的《新視野通識教育》和文達.名創教育的《高中通識新領域》,在現代中國單元皆無提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