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美貿易戰持續陷於僵局,市場普遍預期雙方有望達成協識的第一個契機,將是下月底G20峯會兩國領導人見面之時。高盛經濟學家Alec Phillips發表研究報告表示,現時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景,是G20峯會之前「幾乎沒有進展」。他指,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會產生一種「談判將繼續,且額外關稅將推遲、至少在短期內推遲」的印象。
Phillips指出,若美國再有下一輪加徵關稅措施,對中國造成的影響會較以前大。除了上述可能,高盛闡述另外三個可能性。其一是特朗普和習近平在峯會上無法取得進展,關稅將在7月生效;其二是在6月底實施新一輪關稅,破壞兩國領導人預期中的會面,「雖然技術上可行,但這似乎可能性相當低」。他稱,最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近期恢復談判,並為峯會期間達成正式協議奠定基礎。
中資或無法在美採購
有消息指美國或進一步封殺中國科企。摩通科技行業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Madhu Namburi在一個科技峯會上表示,未來中資企業於美國達成任何一項交易的機率將降至「零」,「如果你是一家中國公司,那在可見將來,你在美國應該買不到任何東西,甚至連個垃圾桶都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