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越開越多的疫苗注射中心,部份中心每月竟可供應近千針九價子宮頸癌(HPV)疫苗,遠超正常數量。醫學界人士指出,除了疑有商家引入水貨,業內違法「轉針」是針場其中一個貨源,即針場會以高價向醫生收購疫苗,不過若運送疫苗過程有誤,除影響疫苗成效,更可令病人出現嚴重副作用,故即使針場提供正貨藥盒,也不代表疫苗沒有問題。
藥廠按地區人口定供應量
「醫生一般每個月只拎到30針,專科醫生拎到90針已好誇張,一個月多過100針係好可疑。」有醫生透露,針場供應的疫苗,最直接的方法是要註冊醫生在針場掛牌,利用醫生名義向藥廠取貨,不過數量有限,藥廠代理會以15針為一個單位售予醫生,絕少醫生可取多於90針,「如果一個場每個月有成1,000針,醫學界都知從正途係冇咩可能。」
該醫生透露,近年有醫療集團源源不絕地供應疫苗,相信部份是向不同私家醫生收購得來,但實際數目無法估計,日前爆出水貨風波的環亞體檢集團,該公司負責人接受傳媒訪問時,亦承認疫苗由「相熟診所」供應,以此否認疫苗為水貨。不過,轉針其實已觸犯《藥劑業及毒藥條例》,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經持牌藥物分銷商取得處方藥物的醫生和藥劑師,只可向病人提供相關藥物,不得轉售,因為運送藥物,特別是疫苗,儲存方式有嚴格要求,需保持攝氏2至8度冷藏,一旦溫度控制或運送時間不當,會令疫苗失效,甚至令病人出現嚴重副作用。
崔俊明另解釋,因為疫苗生產有限,藥廠一般會以地區人口決定供應量,不同城市均有固定限額,「唔係你要幾多就畀幾多。」所以即使近年內地人湧港打針刺激需求,藥廠亦不會因此增加香港供應量,估計要平衡各地需求,「國內都有MSD(默沙東)分部㗎嘛。」
■記者龔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