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人語】黑色兒童文學《小魔女Matilda》 大人有勇氣反叛嗎?

【舞台人語】黑色兒童文學《小魔女Matilda》 大人有勇氣反叛嗎?

【舞台人語】
「只有我能改寫自己的命運。」飾演Matilda的12歲小演員自信地念出台詞,表現毫不怯場。傳頌兒童文學30年的經典童話書《小魔女Matilda》八年前首度搬上舞台,今個9月將來港上演。未讀過原著的,別以為是小孩限定的兒童故事。用小朋友的眼光,擁抱成年人的軟弱,才是劇目的一大初衷。

「一開始選角時,我們從沒有想過讓小孩參與演出。所有小朋友的角色,我們本來都是起用大人的。」導演Matthew Warchus闡述,後來經過幾個工作坊,他漸漸摸索到大人與小孩合演的可能性。「同一個角色,換轉是小孩飾演弱勢,牽動的情感遠超大人。」女主角Matilda自小被父母忽略,她期望上學是一種解脫,卻遇上無理欺凌學生的魔鬼校長。雖然Matilda明顯是資優學生,但校長卻拒絕讓她跳級,Matilda只好日復日的應付對她來說過於簡單的作業。可是悲慘的遭遇並沒有打擊到女主角,一般人或會自怨自艾,消極地度過坎坷的人生。Matilda卻是相反,抱着積極的態度,相信憑自己的力量,有能力扭轉命運,縱然她只是5歲的幼稚園生。

「我最想擁有Matilda的勇氣,撇除她擁有潛藏的超能力,她的勇敢更為感動到我。」Matthew分享。年僅10歲的班底,踏上台階把台詞念得琅琅上口,是勇氣的最佳呈現。「那些台詞艱澀,完全是用大人的措詞去寫的,但他們咀嚼、消化完用自己的方法說出來,演活角色。」每一次公演,他們都會重新招募演員,不同歲數的兒童配搭出不同的化學作用,因此八年間是不停的實驗,令每次演出都感覺煥然一新。

「小孩應獲成人的同等對待」

將書本改編成舞台劇,內容有大概的基礎,惟舞台設計、道具跟音樂、舞步怎配合,正是服裝設計Rob Howell的考驗。一旦出差池,就恐防會蒙上「毀壞原著」的罪名。「『當我長大』(When I grow up)是Tim Minchin第一首為《小魔女Matilda》寫的歌,孩子氣的歌詞透露小孩對長大的期盼,但同時隱含對未知的恐懼。」Rob知道這首歌不應是出自主角Matilda的口,於是他構思了一幕由其他同學打着巨型韆鞦,拋物線般衝上天空,加上歌詞「我會長高、攀上樹頂,因為世界要我向上爬」、「我要每天吃着糖果去上班,看無窮無盡的卡通直至雙眼都變方」(編按:英國俚語,意即看太多電視),訴說出世俗置諸於小孩的期望,還喚醒大人內心深處那個不想長大的慾望。

導演Matthew澄清:「這齣劇不是要教導小朋友去反抗家長,而是彰顯平等和公義。小孩應該獲得成人般的同等對待,他們的力量不該被輕視。」與其說這是闔家歡歌舞劇,不如問問遺失童真多年的大人,有心理準備面對成長後的軟弱嗎?

導演Matthew Warchus(右)。

《Matilda》音樂劇在2013年美國百老滙劇院演出深受好評,不但獲《時代》雜誌評為「年度最佳演出」,更奪五項東尼獎。

Matilda在校內遇上無理欺凌學生的魔鬼校長(右)。

音樂劇《小魔女Matilda》改編自 Roald Dahl 最受歡迎同名小說《Matilda》。

音樂劇有不少學校的場景。

《小魔女Matilda》

日期:9月20日至10月6日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票價:445港元至1,245港元
購票: http://www.hkticketing.com

採訪:陳海利
攝影:吳詠音(部份圖片由Lunchbox Theatrical Production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