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機密「龍門」任搬 學術界憂中招

國家機密「龍門」任搬 學術界憂中招

【本報訊】《逃犯條例》修訂引起外界擔心內地或利用當中的可移交罪類,借勢威脅各界,以達維穩目的,從事研究的學者勢成中招高危族。港大教授黃偉國接受《蘋果》訪問時指,在中共對學術審查的背景下,透過修例打壓學術自由是必然結果,修例亦凸顯兩地學術交流合作背後很多政治暗湧,「(學者)佢可能唔知自己半邊身踩緊界」,如進行涉及國家機密的秘密科研工作,隨時「得罪咗人要返大陸接受調查」。另一危機是香港學者申請內地研究撥款,因於撥款沒有使用指引,容易被砌詞參與貪腐行為。

本身具中國研究背景的黃偉國認為香港近年學術界風氣依賴研究中國,「你唔同大陸做研究,特別是科研方面,你嘅研究係冇出路」,他認為兩地的學術合作背後有不少政治暗湧,特別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研究可能涉及國內機密,「甚至係喺中國國情而言,唔能夠出口嘅技術,其實(行事準則)條界唔會同你劃清楚」,質疑過程中若得罪權勢人士或有背景的教授學者,「國內機構可以話(指控)香港學者做咗不法行為,透過條例送你返上去」。他更直言香港學者若願意擔任中共白手套,「將外國先進科技運送到內地,希望以此表現論功行賞,或可能犯咗好多風險」,因為當出現利益衝突,香港學者恐孤立無援,「有乜事冇人幫你」。

用內地撥款隨時被屈貪腐

近年中港政府力推學者申請內地研究撥款,黃偉國認為也是險處,因為有關撥款沒有清晰使用指引,「拎個撥款出一篇文係個人行為,內地好難用指引政策去規範」,加上香港大專院校也沒規管,或成為漏洞,學者稍有不慎運用,或被指涉及利用撥款進行貪腐。

「學術研究(若)對中國採取批判態度,(學者)同政治犯冇分別」,黃偉國同時直指內地以無中生有的指控針對政治犯甚至商人,目的都是維穩,學術界亦會是中共眼中釘之一,過去已出現香港學者要抽起敏感資料才能在內地出版研究,惟依賴內地研究關係的學者未有太大警惕。他指中國甚至對外國的學術界都具明顯影響力,舉例指有澳洲學者出版有關中國對澳洲政經、文化及教育影響力的書都受阻攔,「可想而知香港情況係(更)惡劣,係咪等到出手先知驚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