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走過高雄這黯淡荒涼的小巷還不覺,但夜裏招牌亮了燈,鮮明的紅黃撞色,就很詭異。
中國人不陌生,閩南語中的「收驚」,即廣東話「喊驚」,北方稱「叫魂」──我看過一本書《叫魂》,是乾隆盛世的妖術大恐慌,1768年宗教政治化,一種毒辣的鎮壓手段,令驚顫在中國社會蔓延……這是題外話。
傳統文化中認為人由物質與非物質組成,也就是肉體加上靈魂,靈魂分「三魂」:元神、陽神、陰神等三種精神;「七魄」:喜、怒、哀、懼、愛、惡、慾等七種情緒。三魂七魄與肉體穩定結合運作,發揮功能,若無預警的驚嚇突然發生,或人的時運低,不堪一驚,魂魄受到沖煞而分散,甚至神遊天堂地獄水晶宮,此刻必須由高人透過儀式將之招回歸位。這些高人不外師傅、道士、道姑,有些見多識廣的鄉間老婦阿伯,似乎亦擁有神秘力量。
廣東習俗有一定規矩,符咒、香燭、紙錢、生米外,受驚者(多是失魂哭喊的嬰兒和小孩)穿過的衣服就必須了,在「返唻咯!返唻咯!」聲中呼召。台灣收驚應也差不多,無科學解釋,不過亦屬心理治療(對受驚者而言),安撫情緒(對父母而言)的方法。
網上一查,原來台灣南部的收驚專業戶不少呢,有問有答有圖文,科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