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貝聿銘 - 左丁山

拆掉貝聿銘 - 左丁山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因他幼年曾隨父母來港居住近十年,在聖保羅男校讀書,香港人也沾上點大師的光采與榮譽。可惜吖,貝大師在香港嘅建築,寥寥可數,美國傳媒講述貝大師生平傑作,只有一幢中國銀行總行大廈位於香江。5月19日明報有一篇文章:「我認識的貝聿銘先生」,作者馮永基(曾於1991/92年在貝先生的建築事務所學習)。馮先生憶及他曾與貝大師詳談一小時,問及:「繼新寧大廈及中銀大廈後,為何再沒為香港設計另一地標?」貝大師毫不猶疑地答:「香港人只愛我的名字,並不太喜歡我的設計。」

香港人講中銀大廈,着重其風水影響──刀鋒劈死禮賓府,令在任特區行政長官不得安寧,如董特首腳痛離任,曾特首下台後判監,梁特首被放棄競選連任至今還是酸溜溜,現任特首則已成為西環傀儡!

貝大師睿智非凡,一眼便看穿了香港人只愛名牌聲譽,不懂欣賞名牌內涵。全世界各地,凡有貝大師設計的建築物,都珍而重之,視為藝術地標,以「貝大樓」為榮。偏偏在香港,銅鑼灣的新寧大廈已不見了,已變成「利園三期」,相信馮永基先生每次經過新寧道,都免不了感慨一番。拆建新寧大廈,毀掉貝大師的建築設計,原因為何?道理一字咁淺,就係未用盡地積比率,拆咗重建可有更多樓面出租,增加收入,話知你係貝聿銘設計嘅,建築師為香港地產商服務,若不用盡地積比率,係彌天大罪,本地著名建築師甘銘就因為咁樣,鬱鬱而終。

以前到新寧道,新寧大廈地下留下空間成為酒吧Inn Side Out的外圍,係全港「花生友」聖地,氣氛絕佳。想不到貝聿銘的傑作竟會重建,Inn Side Out搬去了南華會,花生友便已絕跡。現在的利園三期有何特點?只不過是寫字樓大廈加一個沒有生氣的商場,新寧大廈Inn Side Out曾經是一個可以帶外國朋友、遊客去「體驗」的一個香港景點,給希慎新派管理人消滅了。昨天講及的怡和大廈地庫Grappa's Cellar也是罕有的晚上live entertainment的「洋派蒲點」適合外國中產,香港與外國回歸的中級餐廳,故此老中青華洋混雜,氣氛異於K-town和蘭桂坊,當香港愈來愈本土,愈來愈「麻甩」的時候,Cellar這個特色地方,又將被置地集團的新派管理思維摧毀,趕走Cellar,聽聞係改為做food court喎!希慎和置地都是千億財團,為何容納不下手指尾的一塊指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