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無諷刺,百分百認真,不如,廢咗特首這個職位吧。一個完全無威信的職位,有何保存價值?
今天特區的政治生態,已經有一套固定模式:凡政治任務要執行,任何陣營都會問﹕邊個嘅意思?特區?定北京?
建制派會問,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利益算盤。如果單純是特區政府想執行,那麼便看看甚麼樣的取態可以帶來甚麼樣的利益,總之不一定硬性要支持政府,可以睇定嚟食。但如果是北京落柯打,建制派便知道,可以收聲了,這次只能是保持隊形團結做義工,支持北京再支持香港。
泛民也會問,因為如果是特區自己想做,有迴旋的餘地,可以講道理或者靠民意施壓。但如果知道是北京落柯打,便知道「有強權無道理」,可以慳番啖氣。
市民也會問,因為如果是北京落的柯打,便覺得背後一定有陰謀,譬如推「普教中」,如果是特區自行決定,便覺得是一個很笨實的教育政策;但如果是北京指示,便會認定是「政治陰謀」,「普通話消滅廣東話」云云。
即是說,香港這個城市已經默認了「北京」治港的政治現實,特區政府頭上,避無可避烏雲壓頂,不知何時下雨。
中聯辦一出手,政府馬上就決定把《逃犯條例》直上大會,好像收到甚麼最後通牒。
李家超和鄭若驊也曾面見傳媒,解釋修例的重要性,反駁法律界的指責,但結果適得其反,引來更大甚至是建制內部的法律質疑。
結果,今次中聯辦用了「清末租界」做例子,反對「港人港審」和「日落條款」等重要保證,建制派即時「茅塞頓開」,田北辰也只能說「要重新考慮」。
即是說,凡特區自行出招,下面便亂成一團,當你無到。
中聯辦一吹雞,便人人變成扯線公仔,落力表演。
當特首只是樓面傳菜,重要決定都是「叫你經理出嚟」,你說特首這個位還有甚麼管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