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辦成一件稍為複雜的事,識字不如識人,想喝得一口極品好茶,也一樣,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喝下去是什麼都沒關係了。
大陸有不少名茶好茶,例如上好的龍井,當季時還能在香港名茶店能買到,可怎麼喝,還是北京一位朋友每年送我珍貴的一小罐方不負雨前龍井之名。問他怎麼來的,是託人再託人預留,然後每個人分得幾兩這樣。
至於比較冷門的茶,更需要門路。安徽有種名茶叫太平猴魁,即是我們常常說的馬騮搣。朋友隨便在滿大街的茶店裏買了些送我,喝下去覺得還好,有點不明白何以能得到尖茶之王的名堂。不大有趣的是,及後朋友送我的越來越好,最後一回,大片大片翠綠綠的,簡直不像是同一個品種,原來是他購茶的委託人身分越來越高,最後這個高到去高幹級別去。
別怪我天真沒見識,當然知道有特供這回事,但同一樣的馬騮搣,味道差天共地,就像喝出了一層層階級與特權的距離,那味道,真的,似是什麼都不緊要了。從此就不再拜託朋友幫忙,怎麼忍心要朋友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呢?說實話,那極品的馬騮搣每一口越鮮香,越滿滿的有走後門的滋味,喝着就想到事事都要講關係的噁心現象。
這樣要走後門?茶而已啊,不值得,不喝就不喝。大陸朋友說,這是當然的常態,他們有嗜茶者,就開門見山警誡我們,最好或者還可以的茶,早就給有力有關係的人,沿着整條人脈散開去,試問還有多少好貨會流落到外面呢?
他們又說,這個情況萬萬不能改變,不營造出好貨一兩難求,茶葉又如何炒賣的起來?這可是業界一個重要的財源。普洱就這樣幾萬幾十萬炒起來的。每一餅都說是陳年,還有編號、字頭,但其實哪來那麼多陳年老貨還沒給喝光,所以,這也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問題,高價買到假貨別大驚小怪。反正啊,有些人不過是附庸風雅,舌頭其實分不出來,什麼叫回甘,給他們喝什麼也沒分別,次貨最好由這種土豪的舌尖裏散貨,別替他們可惜。
我聽了這一席大白話,受教了,但可以不老實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