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試駕】首試破格虛擬側鏡 e-tron純電重炮好大力

【德國試駕】首試破格虛擬側鏡 e-tron純電重炮好大力

【德國試駕】
Audi第一部量產電動車e-tron之前在香港出現過,不過是左軚版本,未可以試車。見Captain Marvel揸得咁開心,記者也急不及待飛了去慕尼黑搶了一架來試玩。最令我好奇的莫過於以往只會在概念車出現的虛擬側鏡,首次試用的感覺是老人家第一次用智能電話,有點不慣,但Audi做勇者量產嘅膽量就已經抵讚。

試車起點是德國Audi Forum Ingolstadt,試駕路線往南下到Ammersee湖邊,距離約150多公里,可以驗證一下它的續航距離跟廠方公佈的是否一樣。

駕駛e-tron首要適應的是其虛擬側鏡,即是以數碼鏡頭代替傳統側鏡,透過屏幕顯示後方狀況。兩塊屏幕之中,觀看乘客位那塊的視線角度跟傳統只是相差些少,反而司機位那塊屏幕就要刻意低頭去看。駕車切線時的距離感需要適應,雖然它的畫面很清楚也很廣闊,相比傳統側鏡看得更多,但感覺卻又欠真實,不知道切線時間是否足夠。說到尾我相信只是慣性問題,花點時間便可適應。何況切線時,全車電子監控系統會提醒駕駛者,亮指揮燈後,畫面着黃燈就表示有危險,轉綠燈代表可以切線。

Audi首部電動量產車e-tron終於有機會試,一趟長途之旅還可測試它的用電狀況。

線性爆發力 感覺不真實

說到駕駛感,會發現車身有點重,但當要加速增強力量時,一樣有爆發力。採用95kWh鋰電池放在車底,前後也有摩打驅動,更有四輪驅動。馬力輸出在Boost Mode下最大達408匹,扭力高達664Nm,一腳踩下去的爆發力來得線性,不經不覺已經突然加速至150km/h。特別在高速公路時,十分寧靜、十分穩定的表現,感覺有點不真實。另外要留意的是制動系統,感覺需要預早些少時間才可以完全煞停車身,總怕它煞車不及。這時候可以用撥片幫忙一下,因為它也有能量回收系統功能,操控同樣放在撥片之上。不過若然高速跑山路,我會略嫌它偏向搖晃,相比同品牌的Q系則偏向舒適多於操控性,懸掛吸震能力很高。雖然它有氣壓懸掛升降車身,但駕駛高速攻彎路時感覺分別不算大。

e-tron固然放了很多高智能科技系統,包括Predictive efficiency assistant,當輸入了路線於導航系統,它會預計路線及因應狀況自行調控車速及懸掛。另外還有它的導航系統會計算一個更準確的續航距離,當縮細地圖時,亦會顯示一個藍圈圍着地區,表示續航距離只能在藍圈之內,建議駕駛範圍不要離開此圈。危急關頭可啟動Range Mode功能,系統會關掉不必要的電子用品及冷氣,並限速至時速90公里,以最慳電模式讓你到達目的地。

充電快 用電效果理想

到達試駕路線的終點,錶板顯示還有約200公里,跟起程時預計的公里相比還剩下許多,似乎用電量也頗理想。來到Ammersee停車場,找到一個充電設施提供DC直流充電器,電量輸出達30kW,只用了約1小時便充了約140公里,速度比想像中快。e-tron相比其他電動車不同之處,是充電的電流高達150kW電量,比起只有110kW的Tesla及Benz EQC快。若使用大電量充電設施,由0%至80%只需半小時。

貴為第一部量產電動車,車廂用料當然是最高檔及最高規格,整架車由皮革包裹,皮椅襯上橙色線,車門亦有麂皮,感覺高格調得來亦很漂亮。汽車功能亦很齊全,均放在中間兩個很大的輕觸式屏幕之內。配備之中以360鏡頭最為重要,因為使用虛擬側鏡泊位時,很難適應虛擬睇位。傳統波棍台是中空設計,備有兩個杯架及電話無線充電裝置,各方面設計感覺實用有型。至於e-tron外觀,有興趣的車主,相信已經之前在香港看了,不再刻意講解。實用性方面,尾箱有660L容量,儲物空間很大,後座腳位及頭頂位充足,空間感亦十分足夠,唯獨後排椅背若可以調低休息,長途之旅就更完美了。

虛擬側鏡能減低風阻,是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一步。

內櫳未算有很大破格設計,不過各設置感覺實用。

錶板設計跟傳統汽油車不同,最清晰顯示固然是續航距離。

標準配備氣壓升降懸掛,行車感覺着重舒適性多於操控性。

664Nm扭力的爆發力,尾翼有助行車穩定性提高。

尾箱容量660L,空間十分足夠。

後座空間闊落,若椅背可調低更適合長途之旅。

車頭蓋下除了摩打,還有一個放電線的儲物箱。

波棍台後面的儲物箱有杯架及無線充電裝置。

Audi e-tron 55 quattro

馬力︰355hp(Boost Mode 408hp)
扭力︰561Nm(Boost Mode 664Nm)
驅動︰雙摩打quattro四驅
續航力:359-417公里
售價︰
$1,188,600/(一換一計劃)約$1,028,600
查詢︰
Audi HK金鐘夏愨道18號海富中心地下

記者、攝影:許維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