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川跳島】
「昔日說到瀨戶內海,宛如母親的懷抱。物產豐富,大海平靜祥和,人們視之為日本的大動脈,非常有活力。」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總監北川富朗先生說。但到了近代,島嶼被視為隔離的場所,瀨戶內海就有兩個島嶼成為「冶煉所」,因硫酸氣體演變成荒島,或非法棄置工業廢料,或用作隔離麻瘋病人。漸漸地,島嶼自身失去了各種產業,人口也隨之減少。
為了振興日漸凋零的小島,香川縣政府、民間企業及非牟利組織在2010年起協辦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邀請各地藝術家來到12個小島及2個港口創作,今年來到第四屆,第十個年頭。
島民返鄉 中小學重開
瀨戶內海第二大島小豆島,有台灣藝術家林舜龍的作品《跨越國境·波》。這個巨型的藝術品以當地特產橄欖為原型,採用當地出產的竹子。林舜龍在小豆島參展兩屆,與居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在開展前兩天到訪,只見居民東奔西跑,忙着搬運竹子,組裝藝術品。林舜龍笑說:「居民非常大力支持我們,他們都會每天來參與,而且都是七八十歲的老先生、老太太!」因為工程很大,居民很擔心做不完,所以送上很多魚、水果和蔬菜,要給他們補充體力。「這個讓我們覺得頗感動的,這也是整個藝術祭非常重要的精神,就是『地方創新』。」
藝術祭另一個目的,是為小島重新建立社區。像今年就着力在人口只有百多人的女木島,設立「島中的小店」計劃,將一幢舊旅館改裝成八家結合藝術創作的小商店。香港藝術團隊「紅線」亦有份參與,以婚宴為題設立Wedding Shop,定期舉辦織繩和剪紙等工作坊,希望這裏成為居民聚集的地方。
「瀨戶內海歷史上經歷了許多變更,從以往漁業發達,到近代成為兵工廠,人口老化。對居民的生活和婚姻又有甚麼影響?」香港攝影師梁家泰亦有份參與Wedding Shop計劃,為女木島及附近男木島的夫婦拿着當年的婚照拍攝,並找來日本作家朋友溫子協助訪問,整理不少資料和數據。梁家泰說,為期兩星期的拍攝找來十多對夫婦,當中部份人,令他相當敬佩。
其中一位是在男木島出生、40多歲的福井大和。他年輕時到大阪工作,在2013年瀨戶內藝術祭夏季時回鄉,有感家鄉凋零,2014年決定舉家回到男木島為家鄉做點事。他號召其他家庭移居過來,開辦圖書館,更推動聯署重辦教育,令男木島中小學校也得以重開,是日本首次有這樣的事例。
藝術祭開始時島上只有150人,現在增加了43人在島上定居,更有4個孩子在島上出生。梁家泰說:「我覺得有很多有心人、有能力的人,可以在這些小地方做到很多事。」
「讓世界看到小島的美好」
回顧過去三屆的成果,北川富朗認為和最初相比,已經好多了,但仍任重道遠。他特別指出,如此大型的藝術活動背後有大量人員協助,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今年協助人數多達一萬多人。「協助人員之間的相互連接,不僅對小島,也對日本國內,以至亞洲起了正面的影響。我希望將各個地域的人們連接在一起,讓全世界看到小島的美好。」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
日期:
春4月26日至5月26日
夏7月19日至8月25日
秋9月28日至11月4日
地點:
直島、豐島、小豆島、男木島、女木島、大島、犬島、沙彌島(春)、高見島(秋)、本島(秋)、粟島(秋)、伊吹島(秋)、高松港、宇野港
Travel Memo
機票:乘香港快運往高松市,來回票價連稅及附加費約3,111港元
簽證:有效特區護照或BNO毋須簽證
匯率:100日圓約兌7.15港元
鳴謝:Kagawa Prefecture Government
記者:洪慧冰
攝影:許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