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中環期間經常早餐有三處:威靈頓街蛇竇、歌賦街Irene姐勝香園露天茶座、陸羽地下。80年代中旬,忘記了那一年,陸羽茶室的早茶時分,慣常喜歡的卡座客滿了,侍應阿哥安排坐一旁雲石面小圓枱。靠自己最近的卡座坐着一對男女長者,老先生的眼鏡與笑容就是他的註冊商標,不用問:一代偉大建築師I. M. Pei貝聿銘;還有他的太太,園林建築師Eileen Lo盧愛玲。
雖然得見偶像,不敢無禮造次,從旁靜觀。貝氏伉儷跟迎上前來侍應、部長、經理猶如老朋友言笑晏晏,毫無架子,就似老朋友話家常;二人大半生以紐約為家,聽不見交談夾雜英語,全程純正廣東話。以為貝氏童年居港,曾入讀聖保羅小學得學粵語;細讀貝夫人簡史,祖籍廣東東莞,香港出生,父盧寶賢1916年麻省理工建築系畢業;想他們平素家居生活亦以粵語對話居多。
在香港、在陸羽,聽着貝氏伉儷平易近人用最道地的本地語言交談,感覺親切,從背囊搜出經常隨身攜帶當時流行Sony迷你攝影機,上前要求合照;沒有婉拒,貝氏露出燦爛笑容留影,留下我開心了好幾天。世上大大小小名人多若恆河沙數,英雄自在人心,真正偉大的巨人應似貝氏;平實、平易,盛名背後過着一盅兩件小日子,不見前呼後擁隨從蝦兵蟹將,也無墨鏡黑衣人開路護航。衣飾方面,貝先生整潔高雅白恤衫領帶西裝,衛斯理校友貝夫人當天一身淡雅旗袍,翻閱她不同時期的照片,亦以舒服旗袍為主,不見隆而重之華衣美服顯示身價。
貝先生102歲高壽辭世,貝夫人在2014年先走,亦長壽。
旅途中收到貝氏離逝消息,就似世上眾多華人、建築愛好者,突爾走了一個親人,都在不同網絡發放正面悼念信息,紀念這顆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