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字:「Zion」,今年的NBA選秀權名次抽選極度惹人矚目。錫安威廉臣(Zion Williamson、圖),同時擁有怪物級的身體與驚人的運動力,高中生時期已經被媒體及網路大量報道,奉為像2003年勒邦占士(LeBron James)般具即時影響力的超級新人,是即將震撼球壇、十年不遇的奇才。故此19年選秀完全就被營造成Zion爭奪戰,彷彿任何拿不到狀元籤的球隊全是輸家。
不少朋友都知道我是紐約人球迷,這季紐約人把戰績擺到全聯盟最爛,也是看準這個足以改變球隊命運的新秀大年。不過正逢今年NBA改變了選秀權的機率分配,戰績最差3支球隊同樣只有14%機會得到頭籤。假如是按18年的制度的話,包尾球隊紐約人是應該有25%機會得到狀元籤的,足足被削去11%。14%機會大概是怎樣?假設賭骰盅,大約等於要買中兩顆點數,由此可知是多麼的沒把握。NBA這樣改例,自然是為了減少球隊擺爛,但這樣將各隊機率拉平,卻同時把選秀變得更像一場大抽獎,結果狀元籤就被只有6%機會的塘鵝拿走了。
各包尾軍除了得頭彩的機會大減之外,更要命是選秀權利跌出頭三籤的機會也大增,例如舊制度下,最差球隊本應有64.2%得到頭三籤,如今則大約只有一半機會。結果今年的騎士與太陽就分別只得第5及第6籤,相比起來紐約人能保住第三籤已不算太差。
抽選之前紐約人一直被媒體吹捧為Zion落腳地的大熱,很多人藉此大造文章,根本完全不符合實際機率;而到紐約人失落頭籤後,他們當然也「調轉槍頭」,帶領群眾向紐約人揶揄一大番,但其實紐約人抽到的機會,本來就不是他們先前吹得那麼高。這種用「情緒操作」博取網民反應的「自導自演」手法,在近年網路的體育媒體已經見慣,球迷還是該多用理性看事情。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