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遍十三陵 - 邁克

啼遍十三陵 - 邁克

常見的幾座貝聿銘建築物,最無感的肯定是香港中銀大廈,早期各種關於風水的傳說再引人入勝,往後都沒有給外貌加分,在它面前橫行掂過,從來不覺得有何稀罕。好幾次穿越正門內進,顏色、質感和形態無一不令人想起墳墓,而且不是普通的葬身之所,是唐滌生《帝女花》裏的「杜鵑啼遍十三陵」,不加深究猶自可,只須有人輕輕推波助瀾,就要產生時空錯置的惶恐不安。在這樣的城市樹立這樣的紀念碑,當然不會沒有隱藏因素,方便的解碼帶家庭倫理氣味,幾乎毫不費力便打下長篇電視連續劇地基,祖宗十八代的顯赫濃縮成一季風光,念親恩的建築師假公濟私盡了孝子賢孫心意。不涉矯情的恭維想像,則可以將橋樑搭到《2001:太空漫遊》那塊神秘的平板,科幻和鵝頸橋的神婆相偎相依,什麼是因,什麼是果,永遠說不清。

比來比去傷感情,不過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真的親切多了,縱使歸根究柢靈感同樣源自死亡和永生,埃及的高貴無可替代,站在它底下向上望,歷史忽然非常透亮,有種靈魂飛上天的飄逸。允許我知少少扮代表,如果你也曾經參觀過沒有金字塔鎮壓的羅浮宮,一定記得六神無主多麼討厭,磁場缺乏凝聚力,逗留多久都找不到舒適的路線圖。嚴格來講,日本滋賀縣琵琶湖附近的美秀美術館,是十三陵系列最精緻的伸延,經過深山隧道破空而出,平時可能不算震撼,我有幸由黑暗中映入滿眼櫻花,除了感謝菩薩保佑還是感謝菩薩保佑。蘇州博物館的小橋流水人家格局,當然是完美的coda,揮一揮手,相忘於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