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五月十九日,三十年前今夜,時任黨總書記趙紫陽漏夜出現在天安門廣場,探望堅持絕食的學生,向聚集的群眾含淚說對不起,他來得太晚了,他自己年紀大,已經無所謂,但年輕學生們還有很長的時間。
這一幕出現在前一天李鵬與學生對話不歡而散,不是馬後炮,當時我們就覺得大勢已去,解決貪腐與官倒的要求固然不必妄想,恐怕還有更大的災難來臨。是的,那段日子,誰不是長開着電視緊盯着每天一變的局勢?一直沒有公開露面表態的趙紫陽,唯一的開明派代表,可謂千呼萬喚,出來卻含淚道歉,當然沒好事。只有對共產黨依然抱不切實際希望的人,才會有「啊,總書記探望學生,大概是鄧小平選擇了大和解,由趙紫陽出面,也算是給自己一個下台階。」我記得很清楚,在電視前我們還有過一番爭辯。
以上,回憶暫停。畢竟三十年前的事,今天,即使是四十歲的人,當時也不過是十歲小孩,能有一樣刻骨經驗的,已經是四十多五十的大人。如今香港年輕一代,可以從文字與影像回溯三十年前發生過什麼,也不是實時親身體驗;就像我這一代對大躍進慘劇,也剩下知道了三個字,一個歷史上的名詞。
文革也一樣,鬧得最恐怖時,我只是幾歲小孩,懂什麼?僥倖的是,所有這些發生過的悲劇,都有人不敢忘記,一點一滴書寫下來,讀過許多文革受害者的第一身經歷。即使當權者如何為文革定性,從三七分功過到反省錯誤,再到習近平下聖旨不能為現在而否定過去的,變來變去的官方說法,有了前人一字一淚的記載,都當成荒謬的鬧劇看就可以了。
忘了是誰,也不必要記得是誰說過類似的話:回憶是對抗專權的最後武器。
有人抗拒紀念六四,覺得不關香港事,覺得一關注深圳河以北發生的一切,就不能做到中港切割,香港人守護好香港事。真的能切割嗎?江澤民與曾慶紅剛剛雙雙露面,曾更破例公開拜祭胡耀邦,是要顯示什麼呢?這情景跟趙紫陽探望學生一樣,引來一大堆猜度,陰暗的權鬥、落後了千年的權力轉移制度,三十年來並沒有改變過,都是一脈相承。守護香港需要了解對手的過去,選擇遺忘只怕是不想面對那不能承受的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