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朋友說,過完母親節就輪到父親節了,我說我家不過母親節,更加不會過父親節。
如果母親節是一塊豬肉,父親節是一塊豬骨,豬肉可以做主菜,豬骨最多拿來煲湯,煲完湯之後,連可以吃的湯渣都不是。母親節太強勢了,但沒有父親哪來母親,雖然大家都知道這種事情沒得公平,但在口頭形式高於一切的時代,形式樣子總不能少的,於是便在母親節之後就弄了個父親節出來,大獎之後設個安慰獎,以示「公平」。
到了這種時候,必然要宣揚父親母親偉大的,若非如此,怎有理由特地做個節日出來?父親母親偉大之處,若用文字概括,便是「養育之恩」四字。把孩子生出來,養大,恩重如山,偉大。但這「恩情」,這「偉大」是從哪裏來的?如果不是因為種種原因把兒女生出來的話,是沒有這「恩情」和「偉大」產生的。也就是說,這「恩情」和「偉大」是父母製造出來的。我一直很認同中國人的一句晦氣話,就是「兒女是來討債的」。既然如此,兒女就是債主,父母就是欠債人,欠債還錢,天公地道,何「恩情」和「偉大」之有?世上只有大方的債主,沒有偉大的欠債人。
父母和兒女,最好的是親情,親情溫馨溫暖,是人與人之間良好相處之後而產生的感情,父母兒女如此,朋友也如此。因此就不要再扯到什麼「恩情」和「偉大」上去。好好相處,天天開心,不爭一時一日,這就是我家不過母親節、父親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