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認知障礙症 - 葉一南

科技認知障礙症 - 葉一南

每當陌生朋友發現我從來沒有個人臉書及IG的時候,大部份會嘩一聲以為遇上外星人,最禮貌那些,也忍不住給我一個「此人怪怪的」反應。我們餐廳臉書,交給經理超級低調處理,從不過問,一年只更新四、五次,而且資料往往過時,客人評語是廢到不行,損失免費推廣及聯繫機會。為了遮掩窘態,只好解釋自己有「科技認知障礙數位落差症」,一個明顯虛構的藉口。謊言說得太多兼沒有人相信,實在厭倦,今天決定勇敢面對弱點,道出真相,來一次解脫。

我有偷窺症。沒有臉書,不等於不看其他人或其他餐廳同行的臉書。每當太太望着手提電話笑了起來,我便知道有料到,是偷窺的時候。因為經過篩選,剩下的必然是精華,看得特別舒爽。大家脫清光一起去浴場,是坦蕩蕩,人家去浴場,我躲在簾外觀看,是窺視,這道理我明白。要多謝臉書及IG的出現,提供無限量我睇到你,你睇我唔到的機會,才得以發現自己隱疾,以及嚴重的悲觀底子。對,悲觀。不要說每天報喜,便是一星期甚或一個月,我也不一定能夠找出值得示人的喜訊。在一個報喜少報憂的「我活得好到不得了」放閃平台,苦口苦面絕對不受歡迎。這解釋了我們餐廳臉書,變成領獎告示的原因,一年更新四、五次,已經十分吃力。身體虛弱的孱仔,還是少看四仔為妙,據說會盲,臉書一樣道理,我悲觀底,應得非常節制,怕看多了,會發現自己是世上少有生活枯燥的可憐人。

悲觀與焦慮同生。上次,我意思是三個月前的post,餐廳少了二十個like,究竟發生甚麼事,是不是朋友及客人,不喜歡我們了?是否說錯甚麼?是否要改變一下形象?一連串的問題自動飛出來,fight or flight,精神狀態立即高度戒備。數like令人緊張,派like也不輕鬆。在社交平台,like是一般流通貨幣,留言是大額面鈔,用得太多是揮霍會貶值,用得太少一毛不拔是吝嗇。如果我有個人臉書,看到朋友新post,會思前想後,like或不like呢?這朋友一直分享我的訊息,似乎應該投桃報李,但如果常常like他,會否令其他更好朋友們不滿意呢?但這個post實在讚不下手……還有,好像很久沒有用大額面鈔,是時候豪一次嗎?想到這裏,只有更尊敬KOL,他們必須有精密頭腦及堅定意志,換轉是我,在數like及派like當中,經已發癲。

最重要還是自信。從來不愛入鏡,剛認識太太沒多久,被發現只得數張陳年相片,她一度懷疑我是逃犯。宅男一名,自然亦不懂拍照。在社交平台,文字沒有價值,有美圖才有真相,才有生活,才有更多朋友。如果我硬把鬆郁矇放上去,回到剛討論的問題,難為了朋友們,逼like犯眾憎,勉強沒幸福,還是有公德心好一點。一體兩面,我因此亦長期保持時運高,見不到在平台上偶一出現的污糟嘢。社交平台的特點是「朋友」圈越滾越大,好處顯而易見,聯繫是硬道理,但耶穌也有門徒猶大,聖人亦難免friend錯,怎辦呢?唔覺意嚇一跳,很煩惱,絕情unfriend嗎,這一下按鍵,重如千鈞。

最為支持本人不用臉書是太太。她認為我因此多了可用時間,更能活在當下,可以集中精神吃飯,與她更多互動等等。既是如此,為甚麼她卻時常開着臉書,手指推上推下,然後突然偷笑呢?明顯有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