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立法會特首答問大會,民主黨胡志偉以「八婆」稱呼林鄭月娥,有團體譴責他,要求平機會跟進。平機會回覆,指此事不屬《性別歧視條例》涵蓋範圍,未能跟進。這樣回應本已足夠,但平機會偏偏畫蛇添足,批評胡志偉用「八婆」一詞不恰當,說那是「不禮貌、不尊重、尤其針對女性或帶有貶意的詞彙」,有違現今社會男女平等及兩性之間應互相尊重等核心價值。罵一個女人「八婆」,真是針對女性嗎?
「八婆」是粵語,主要用來罵人,意思有二:狹義上,指好管閒事、愛講是非八卦的女人;廣義上,泛指所有潑辣霸道、野蠻無禮,或你厭惡鄙視的女人。至於「八婆」一詞的來源,恕我孤陋寡聞,實在不知道。有人猜測,那是指古代低下階層婦女的八種職業,即媒人婆、接生婆、挽面婆、舂米婆、洗衫婆、擔擔婆、食奶婆和姑仔婆,統稱「八婆」。這說法於義不合,我認為不可信。漢代淮南王也有八位精通道術的門客,合稱「八公」(見《搜神記》),難道這是「八公」來源?太穿鑿了。
「八婆」儘管有「婆」字,但我們不能據此說「八婆」是針對女性的用語,正如「賤人」有「人」,不見得是侮辱人類,「渣男」有「男」,亦非貶低男性。在我們的語言體系中,「八婆」絕對符合現今社會男女平等原則,因為除了「八婆」,大家還會說「八公」。同理,有「淫婦」,也有「姦夫」,非常公平。
要判斷一個罵語有否性別歧視,其實唔難,只須看它帶有侮辱意思的部分,是否落在涉及性別的字眼上。例如「淫婦」的重點在「淫」而不在「婦」,「八婆」則在「八」(應該是「八卦」簡稱)而不在「婆」,儘管兩者所罵對象都是女人,但不是侮辱一般女性,所以根本與「男女平等」、「兩性互相尊重」無關。現在平機會批評胡志偉針對特首的「女性身分」,若非混淆視聽,就是欠缺常識。
平機會既然明知事不關己,何必胡亂插嘴?原來平機會現任主席朱敏健,今年剛剛由林鄭委任,月薪廿八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