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題:無人機 夜視鏡 VR眼鏡解放軍暗地測試 5G監控中朝邊境

兩岸專題:無人機 夜視鏡 VR眼鏡
解放軍暗地測試 5G監控中朝邊境

5G是今時今日讓人最興奮的科技話題,幾秒可以下載整部電影、可看4K、VR電視直播、所有機器都可以聯網,自動化會進入新階段等,內媒更傳出三大電訊商會在本月17日前後,開始開放網絡供特選客戶試用(試商用)。就在這個時刻,內地已將這技術暗暗投入軍事用途,以5G、無人機、VR等監控中朝邊境,軍方醫院亦進行跨越數千公里的5G遙距手術。

軍方不會高調跑出來宣佈已經使用5G,但一些官媒報道暗地透露這些消息。《吉林日報》3月報道,吉林省通化邊境管理支隊與中國移動簽約,在吉林通化提供5G訊號,建設「數字邊防」,簽約當日已經透過VR眼鏡及5G技術,傳回監察畫面。

中朝邊境已建立5G檢查站,人員正用無人機進行監控。互聯網

海南的醫生以5G技術,為身處北京軍方醫院的病人進行手術。互聯網

吉林集安的雲峰邊檢站人員,展示配備5G監控設備的無人機。互聯網

邊防軍學用無人機

這個數字邊防的工程,將5G和無人機、4K高清紅外線夜視鏡頭、VR眼鏡等結合,在邊境地區形成全覆蓋、高清化、智能化的邊防系統,除能加強實時監控、快速反應、應急處理、邊境反恐等,還可徹底解決在高危地區無法鋪設線路,出現盲點問題。

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更指出,第一個使用5G的邊檢站,是距離通化集安市45公里、與北韓只隔一條鴨綠江的雲峰邊境檢查站,而中朝邊境的雲峰大壩、雲峰湖旅遊區已經啟用5G邊防監視。其後,內媒亦有公開邊檢站的照片及邊防軍學習使用無人機的照片。

軍事評論員黃東對《蘋果》表示,5G本身是軍民兩用的技術,「所以(這樣使用)其實係一啲都唔奇,不過IT界唔會諗到咁樣用」。他認為,習近平上台後提出「軍民融合」,在這背景下,無人機、監控鏡頭及5G技術結合,除可以成為極之巨大的產業,也可將技術投入軍方使用。

畫面更流暢沒延遲

他表示,利用5G進行在中朝邊境做邊防監控,很可能是作為小範圍試點,讓官兵在實際操作時累積經驗、從錯誤中學習受訓,收集大數據,再逐步向全軍全國推廣。他又認為,與平靜的中港邊境比較,黃東稱中朝邊境「簡單又唔係、複雜又唔係」,極之適合進行5G的測試。中朝之間的走私、偷渡一向相當多,但又未緊張到戰爭狀態,邊防軍透過實際運用5G經驗,對日後其他部隊使用時參考。

千里之外,位於北京的解放軍總醫院3月16日,與中移動、華為合作,完成內地首次以5G技術進行的遙距手術,身在3,000公里外海南省的醫生,透過5G、機械人等,為一名患腦退化症的病人進行「腦起搏器」手術,在大腦深處用電極刺激。負責手術的海南醫院神經外科醫生凌至培稱,用5G設備做手術,解決了4G網絡下的卡頓(畫面停滯不流暢)、遠程控制延遲明顯的問題。

黃東稱,內地之前亦進行過遙距手術,都是用衞星等技術連線,利用5G之後,可以接讓大量設備,大大增加遙距手術的容量。若果解放軍日後真的參與戰爭,傷兵眾多,軍醫數目不足時,就可借助遙距手術,甚至結合自動化程序,同時進行多台手術,5G網絡沒有延誤的特點,將有助軍醫更精準的為傷兵清理微小傷口,增加傷兵在戰場上的存活率。

需AI人工智能配合

不過,會否在引入5G技術後,就能改變戰場?黃東認為,要實現軍事家理想、理論上零傷亡的戰爭,除有5G,還需要有AI人工智能及自動化配合,即使像中美等快速應用5G技術,現在AI仍處於「小學生」階段,無人機仍要有操縱者在背後監控,無法自行選擇攻擊目標及進行空戰。不過黃東擔心,一旦人類開啟了這種新科技戰爭後,出現機械人可以操縱人類,後果嚴重,甚至會「威脅全人類的安全」,他建議各國應着手商討公約,限制在個別領域研究、使用這些高科技。

內媒指,三大電訊商將會在近日讓5G試營運,在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雄安等,將會有持續、大範圍的覆蓋,30多個二、三線城市則會有個別熱點覆蓋。根據內地5G發展步伐,目前已經完成網絡設備測試,正式牌照將會在明年發放。目前,內地多個城市都正在推廣5G,電訊商都會在地鐵站、巴士、社區等放置5G設備,讓民眾體驗高速上網。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