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大鼠戊肝疫情或低估

學者:大鼠戊肝疫情或低估

【本報訊】衞生防護中心前日公佈三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其中居於屯門友愛邨的74歲病人本月4日離世。食物環境衞生署昨在友愛邨視察,有職員留意到部份地點或成老鼠溫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本港不足一年有五宗個案,顯示該病在本港已越來越普遍。有學者更認為,感染個案數字可能被低估。

食環署人員與屯門區議員昨在友愛邨視察鼠患問題。陳善南攝

區議員促政府統籌滅鼠

袁國勇表示,暫時大鼠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由老鼠感染人,人傳人的機會很微,但老鼠很易將病毒傳播,如走過枱面已可留下病毒,人進食放在枱面上的食物時,很易感染病毒。袁續稱,需就五患者樣本進行基因排序了解病毒是否變種。參與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薛達表示,港大與食環署合作化驗社區大鼠糞便及內臟約30個樣本,當中四至五個樣本驗出病毒,樣本來自先前兩名患者居住的黃大仙及觀塘一帶,但現時新增三名居於屯門、九龍城及南區的患者後需擴大研究範圍。薛補充,人感染該病可能沒病徵,故現時雖只證實五宗個案,但數字可能被低估。

食環署人員昨在友愛邨一帶視察所見,康文署在屯門公園臨時搭建的雜物室底部有破洞,即使大門鎖上老鼠都能進入,勢變成老鼠溫床。而友愛邨的H.A.N.D.S街市部份渠隔破爛,令老鼠可以鑽入坑渠,晚上無人時就可出來覓食。食環署已提醒有關單位改善,並會聯合滅鼠。工黨屯門區議員譚駿賢表示,區內衞生由五個不同單位負責,認為有需要由一個部門統籌。
■記者陳沛冰、鄧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