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價失業率創新高 影響民生

食品加價失業率創新高 影響民生

中美貿易戰已影響了內地民生,蔬果價格飛漲,失業率創新高。經濟放緩,但中國政府一直強硬應對貿易戰,《紐約時報》分析指,中國開始為輿論導向,將自己描繪為美國欺凌的受害者,激起民族主義,以便轉移政府在談判上的失利。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單是食品價格上漲了6.1%,其中鮮菜、豬肉、鮮果價格的漲幅都比去年同期超過10%,農作物更出現蟲害。企業則依舊不濟,企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PPI)同比上漲0.9,意即公司購買物品成本更高。生意難做,逼得總理李克強頻頻出招,先宣佈擴大減稅,降低社保費率,又大灑600億人民幣(684億港元)資助台商,又出口術要求「守住不發生大規模失業的底線」。浙江前日更宣佈,出口企業將是下一輪減負重點,特別在貨運代理的政策上,涉及金額達2,000億元(約2,283億港元)。

激發民族主義

儘管內地情況艱難,官方過往強硬回應:「談,可以;打,奉陪,欺,妄想」。官方又將貿易戰「沒甚麼大不了」,認為「貿易戰不過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道坎兒」、「經歷了五千多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甚麼樣的陣勢沒見過?」昨天再指斥美國「加徵關稅有利論」,認為只是「陶醉於自欺欺人的勝利」。《紐時》分析官方的輿論,指中共現時正激發民族主義,將自己描繪成受害者,利用民族主義,將國民的注意力從中方對貿易談判的處理上移開。外交部昨天不承認內地經濟轉差,認為「內需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去年中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76.2%」,又指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4%,超過預期。
《紐約時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