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容識別技術備受廣泛爭議,支持者認為技術可協助警方查案,或保障名人免受騷擾,反對者則認為技術會剝削公眾私隱和知悉自己被監察的權利,極權政府更可藉此打壓人權。
美國流行歌手Taylor Swift過去多次受到跟蹤狂騷擾。她去年5月舉行演唱會期間,在現場放置一台播放其影片的裝置上設置隱藏鏡頭,將觀看影片群眾的容貌傳至位於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指揮局」進行面容識別,與先前被列入有可能騷擾她的名單的數百人進行交叉比對。去年6月一名槍手闖入馬里蘭州《首府公報》的辦公室大規模射殺報館職員,造成五人死亡。38歲的疑犯拉莫斯被捕後不肯透露姓名,更特地弄傷手指頭以避過指紋鑑定,警方遂將疑犯的容貌與駕駛執照資料庫和警察局罪犯檔案的臉部照片對比,利用面容識別技術確認其身份。
華藉此打壓維人
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月初指留意到有美國企業向中國政府提供技術技援,使其得以利用面容識別技術打壓新疆維吾爾族人,過百萬人陷入人道災難,規模足以與1930年代的納粹集中營相提並論,呼籲美國企業三思。人權監察亦發表報告指,中國政府利用名為「聯合行動平台」(IJOP)的系統,監察1,300萬名維吾爾族穆斯林的言行舉止,利用手機應用程式追蹤他們的手機、汽車、身份證、用電量等,如有人停用該程式將會通知警方。
美國《紐約時報》/《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