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容變「鎖匙」覓潛在客戶

面容變「鎖匙」覓潛在客戶

面容識別技術是以軟件等工具從照片和短片中辨別目標身份,業界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近幾年科技大公司如facebook、Google、微軟和亞馬遜都爭相註冊相關專利技術,用途廣泛,包括保安、通訊、商業推廣到娛樂等。

早年不少電子相機和手機拍攝已有面容識別功能,方便人像對焦,家居保安以至iPhone X等智能手機,亦讓用家以面容作「鎖匙」;社交網戶口亦靠「好友面容識別測試」,作為預防黑客的保安關卡;Google去年初推出「藝術人像配對」亦掀起一時熱潮。

面容識別技術亦用於市場推廣,目前已有特定電視系統,以網絡攝影機作「眼睛」,收集在電視機前坐着或經過的用戶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和種族等,投其所好播放廣告;美國大型連鎖店如沃爾瑪和Target去年都開始測試面容識別技術,綜合閉路電視資料和手機網絡「追蹤」用戶,研究他們購物習慣,尚待正式推行。

使用面容識別公營機構亦越來越多,紐約都會運輸署在橋樑及隧道試用技術識別司機和乘客;去年亞馬遜被揭將相關技術Rekognition供聯邦調查局試用,激發民權和規範的爭議。
美國《紐約時報》/Vox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