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被稱為漫畫之神,一生創作超過450本漫畫,對動畫創作亦影響深遠。其中1952年創作的《小飛俠阿童木》家傳戶曉,角色造型夠經典人人都知,更有特殊的歷史地位,皆因它是日本首套國產電視動畫。
先講講阿童木的故事,設定上他誕生於2003年4月7日,製造者是當時的日本科學省省長天馬博士。因為兒子在交通意外中死亡,無法忍受喪子之痛而製造了阿童木,並將其當作兒子一樣疼愛。不過阿童木的身體不能像人類一樣長大,天馬博士漸漸灰心,最後放棄了阿童木,並將其賣給機器人馬戲團。在被天馬博士拋棄之後,阿童木曾經失靈,但在後任科學省省長御茶水博士的努力下,阿童木再正式重生,並認御茶水博士為養父。
阿童木漫畫創作於1952年,是手塚老師第一部長篇連載。動畫在1963年至1966年於日本富士電視台播放,雖然當時已有動畫電影,但要數日本自家製作的電視動畫,阿童木是第1部。當年全日本收視率平均達到30%,相當驚人。而當時的動畫放映習慣也保留下來,例如一周播一集。
阿童木最出名擁有七種特殊能力:腳底安裝有飛翔用的火箭發動機、眼睛是強力探射燈、會說超過60國語言、能分辨人類善惡、聽力為正常人的1,000倍、臀部安裝了機關槍、最大輸出功率為10萬馬力。作品當時已探討了機械人和人類的關係,茶水博士和天馬博士正是人類對人工智能的兩種態度。
也有評論指二戰後日本人對核很反感,日本政府想推行核能發電但被民眾大力反對,例如1966年日本啟動了首座核電廠,就引發了反核浪潮。阿童木採用原子核能,某程度上也代表了當年人民對能源發展的嚮往,當然不能簡單地說阿童木代表支持核能,但當年日本人對核能和科技發展又驚又期待,明顯影響了那個年代的動漫創作,例如50年代另一經典《哥斯拉》正是「拎正牌」反核。
也許因為是長期連載,對自己要求極高的手塚治虫在後期也說過不滿意阿童木。他在專欄曾經說過:「阿童木是最大的失敗作之一,是為了金錢與聲譽所繪的作品。」全集後記中也寫道:「在剛開始畫阿童木的兩三年,是真的畫得很開心,但過了那段期間後,完全是惰性的產物。」能這樣坦白面對自己的作品,手塚治虫無疑是一位偉大而真誠的創作人。
記者:司徒港燊
編輯:鄒仲安
-----------------------------
歐洲領事總動員親手烘焙9款最地道的經典甜品,跟着食譜自製無難度!
點擊即睇《歐洲領事甜品教室》
---------------------------
【六四30】守住歷史 拒絕遺忘
https://hk.adai.ly/zdzKtt2RiW
---------------------------
星期一至五晚上10點半
《動腦Q》Let's Q the money!
http://bit.ly/2QW8L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