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再來同你講普通話。」說話的阿Ying,與妻子在老撾朗勃拉邦(Luang Prabang)舊城區大街靠近夜市行人路上擺賣水果、鮮榨果汁、鮮果混合Smoothie。白天還會駛老撾式Tuk Tuk導遊客到周邊景點。
首次交談於幫襯一杯清甜不已紅色火龍果+青檸+鮮薄荷葉,見他雙手奉上,以為撞彩;特別留意他如何將飲料交給與我同遊的老友。同樣,雙手奉上。這之後發現,無論街邊大牌檔吃一碗道地帶辣米粉Khao Soi還是椰子Smoothie,員工都是雙手送上,肯定這是老撾人的禮數,對這個在東南亞相對清貧的國度油然生敬。
聽完後,嚇到我暈得一陣陣;暗暗同自己講:唔使喇啩,老撾人過去法殖印度支那時代,要學的第一外語當然是法文。越戰之後美國影響,及後發展旅遊業,首席唯一外語,絕對英文。
今天還可以在旅遊區聽到與遊客交談琅琅法語聲音,待客的英文水平也不差,但普通話?
「一帶一路」加中國製造高鐵已經從北鄰雲南向南發展伸延,那天坐小遊船觀湄公河日落,導遊指向北方:那些不遠山嶺高峰便是中國,河的前面橫架着的橋墩正是中國施恩建設的高鐵……當地人明顯心懷感恩敬重中國,旁邊的丹麥遊客也艷羨地說:一百年前到來殖民發展是歐洲人,今天來幫助山區內陸窮鄉僻壤是中國人。
當美國人既看不起也多方阻撓,一部份香港人對「一帶一路」惡評不已;世上原來擁有未必與美國人、香港人相同的聲音。
眼看朗勃拉邦遊客三三兩兩,一點不密集,旱季中午前後氣溫高達近40℃,帶點煙朦太陽底下白熱似的街頭幾乎空無一人;這裏遊客不多啊,阿Ying?
「閣下見到並非旅遊旺季而已。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韓國人甚至你們香港人台灣人馬來新加坡人長年累月都來遊,既不客滿也非豪客,未能帶來巨額進賬,唯有中國人在新年、中國年、5.1、10.1等等黃金周,人潮都將老撾旅遊重要關鍵地段朗勃拉邦鋪得滿滿。不單止,他們願意吃、願意買、都懵懂吃、懵懂買,才讓我們賺到真銀,怎可以不學普通話,方便養家活兒?」
明白、明白;但願下次再來,阿Ying因為普通話不用街頭開檔,已入屋開鋪。謝謝你的提醒,如果再來湄公河畔山區法蘭西並佛教同樣味濃寧靜不凡朗勃拉邦,定會選擇避開中國豪客來遊的季節,免阻你們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