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落地】完美50:50前後比重 新3系車體增大操控升級

【新車落地】完美50:50前後比重 新3系車體增大操控升級

【新車落地】
從形態論,全新第七代BMW 3系(編號G20)跟上代最明顯的分別是車體進一步放大,然而最叫人鼓舞的進化,是操控水平大幅提升,仍然是同級車中最強的代表作。

對不太熟悉汽車的人士來說,或許會以為G20是全新5系,事關車體的確比上代(F30)擴大了很多。在全新CLAR底盤結構下,新車長闊高度分別增長了76mm、16mm及1mm,前後輪跨距增多43mm及21mm,軸距亦拉長了41mm至2,851mm,成為有史以來最大部及車廂空間最闊落的3系。

第七代3系轉用全新底盤、轉向系統及避震結構,操控水平更上一層樓。

全新吸震筒軟硬兼施

新3系是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房跑車,操控有一定保證,雖然車體擴大,但新底盤加入極多輕量化結構,重量比上代輕了55kg,然而剛度提升25%,重心亦降低10mm,而最厲害是以FR(前置後驅)車來說,新3系一樣可擁有完美的50:50前後比重。配合新底盤,電子轉向系統亦屬全新結構,轉向比例及重量可根據不同行車模式作改變,厲害在就算在ECO模式下,軚感依然清晰,路面回饋感亦明顯比上代更真實。

另一關乎極佳操控的關鍵,是全線3系均採用新款吸震筒,結構上其實都是純液壓機械式,但避震芯內設有兩組活塞,油壓筒末端亦特別收窄,原理是車速較慢車身較小傾側時,油壓筒的第一段行程會用於消化路面雜碎跳動;當車速更快車身較傾側時,油壓筒會壓至第二段行程,收窄的末端會使內裏的油壓液阻力提升,從而令避震加硬,大可視為兩段式的避震系統,然而成本大降,耐用度及可靠性亦遠勝於電子或氣壓式避震。

中段加速凌厲 走彎靈活

測試的330iA M Sport為現時輸港最頂級型號,仍然採用2.0公升直4單turbo引擎,馬力及扭力分別為258hp及400Nm,輸出只比上代略略提升6hp及50Nm,傳動系統仍然是8速自動波箱。純粹睇數字,330iA M Sport的動力表現絕不算驚人,但勝在引擎與波箱異常合拍,換來爽快積極的起跑反應,中段加速可用凌厲去形容,配合手動轉波的話,高轉下的升降檔銜接反應,亦不下於雙離合器波箱。

駕駛新車,第一個感覺是車架硬淨了許多,其次是車窗及門壁加入隔音物料,行車寧靜程度亦是歷來之冠。不過說到底,操控依然是3系精髓所在,新車最厲害之處盡在走彎功架,它當然保留了指向準繩、反應直接的傳統3系操作特性,更上一層樓是它不但車頭入彎快,更產生了像整部車一齊入彎的動態,車尾像跟隨着同一條軌道走,展現出特強的走彎靈活性,過程中又維持到上佳穩定表現。全新避震系統的確不俗,因330iA M Sport將車身高度再降低多10mm,性質上這套避震仍偏向運動化,不過慢車時會有更理想的濾震效能,而在快車時又能展現出叫人拍案叫絕的重心控制,彎前重煞前後俯仰幅度輕微,再起油時又沒有嚴重的車頭上揚,整部車走彎的協調及一致性水準甚高。

高轉高速 死氣喉聲欠激情

作為3系粉絲,新車某些地方仍有挑剔之處,例如換成全數碼儀錶未嘗不是好事,卻不像Benz般可更改顯示畫面,若多一個選項,可變回雙圓儀錶會保留到更多傳統風味;另外,於sport模式下雖設有很多獨立調校,但不設有關死氣喉的選項,記者始終認為於高轉高速下喉聲較為收斂及欠激情。至於新增的語音輸入及手勢控制系統亦只是噱頭居多,應用起來,還是按實體鍵來得更得心應手。

330iA M Sport離地距會降低10mm,更用上M Sport卡鉗及P-Zero輪胎,煞車感強亦不失抓地性。

2.0公升直4單turbo引擎,輸出比上代增多6hp。

儀錶轉為全數碼式屏幕,但閱讀轉數有點困難。

前座承托力極佳,坐得舒服。

軚盤握持手感,比不少正宗跑車還要出色。

波箱槽換成全新擺位,採用了iDrive7.0操作介面。

受惠於增長軸距,後座空間歷來最闊落。

後座設獨立冷氣調校及Type-C插座。

採用雙出尾喉設計,可惜聲浪略嫌收斂。

天窗面積,亦是歷代最大。

車體明顯比上代擴大很多,空間闊落。

BMW 330iA M Sport

引擎:1,998cc,直4渦輪增壓
馬力:258hp/5,000-6,500rpm
扭力:400Nm/1,550-4,400rpm
傳動:8前速自動,後驅
售價:$649,000
查詢:BMW Concessionaires HK Ltd

採訪:廖宏俊
攝影:蕭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