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青春片──開心的不想看,看着一群青春少艾嬉笑玩耍沒多大意思;殘酷的不敢看,觸及社會問題的青春片,像張經緯的《墨綠嫣紅》,講少年人吸毒、墮胎……看了覺得難受。
難受在於,少年人陷於眾多樊籠裏,家庭、學校、感情、自我形象都是枷鎖,他們的自主性很低,敏感度卻很高,被周圍的芒刺傷害卻難以掙脫。有時走錯一步,便愈走愈錯。
《過春天》也是青春片,每天跨境由深圳來港上學的十六歲女生,為儲錢跟同學到日本,冒險走私手機過關。最初兩部,然後四部,最後她纏得一身都是手機,用校服和冷外套掩人耳目。學業一般,發力無從。走私卻帶來成功感,錢太易得,被誇獎的感覺太美妙,愈成功愈大膽,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青春期的少女未必不可理喻,若問為何女生犯事而毫無歉疚,或者因家裏沒有愛。父親是港人,母親是內地人,二人分居。家庭關係複雜,父和母都有難言之隱,女兒在扭曲的狀態下成長,自不容易。
雖是內地製作,但這是一個香港的故事。觀眾看下去沒有違和感,可見集編劇和導演於一身的白雪做足工夫。跨境學生是狹縫中的港人,每天在火車上跟我們擦身而過,他們青春的軌跡,就在中港邊界之間,不斷來回往復。這部青春片,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