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五月】
眼前的布魯姆.卡爾德納斯(Bloum Cardenas),穿着印上簡體中文「女權主義者長這樣」的T恤,她說:「我為這件T恤感到非常自豪,我經常穿這件衣服。」說出這句話的女生,是二十世紀著名的女性及女權主義的法裔美籍藝術家妮基.聖法爾(Niki de Saint Phalle)的孫女。Niki的作品風格獨特,以藝術創作宣洩她的情緒,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和人生。今年的「法國五月」(Le French May),就帶來約100件Niki的作品,在沙田大會堂廣場及展覽廳展出,讓大眾一起進入她傳奇的人生旅程。
記者與Niki孫女布魯姆會面,發覺她除了同樣重視女權外,還帶點已去世祖母的影子,她直言兩人性格十分相似,「我們有很多相似的性格,太多能量、太熱情、愛藝術,還有點強迫症,有少少過度活躍。」她形容祖母像一間發電廠,有很多能量要釋放,「她像一團火,走得太近會被燒傷,但同時可以創造奇妙的東西。」布魯姆指祖母的個性,多少源自於她的成長故事。
11歲遭父性侵兼被母虐打
Niki生於1930年一個法國巴黎的貴族天主教家庭,但因經濟大蕭條,迫使她與家人從法國搬到美國紐約郊區生活。為她的藝術生涯帶來天翻地覆的影響,是父親帶給她的傷害。Niki在她的自傳《Mon Secret》中提到,父親從她11歲起,便性侵和性虐待她。同時,母親終日為父親的風流情史而鬱鬱寡歡,於是虐打她。布魯姆說:「祖母自小就要面對家庭問題和父親的侵犯,令她很反叛,不想成為家人想要她成為的樣子。」
渴望逃脫的Niki在18歲時,與作家哈里馬修斯(Harry Mathews)私奔,在紐約結婚,並誕下一對子女。但她發現自己過着的生活,是曾被她嗤之以鼻的古板守舊的資產階級模式,這個矛盾使她迷失。長久壓抑的情緒終於令她崩潰,確診患上精神分裂,要休養接受治療。其間她發現繪畫能幫助她走出陰霾,於是決定放棄演藝夢想而成為一位藝術家。
Niki自學繪畫與創作,並不斷結交藝術家友人,進行交流。1956年結識藝術家丁格利(Jean Tinguely),造就她日後傑出的藝術成就。Niki在1960年與哈里離婚,離開了丈夫和孩子去追求自己的藝術和事業夢。在1971年Niki與丁格利這位最佳的良師益友和摯愛,維持15年的朋友關係後,訂下終身,及後共同創作出許多驚世之作。
Niki的一生創作了大量自我療癒和主張女性主義的作品。暴力是早期作品的特色,在1960年代初創作的射擊系列(Tirs)作品,把混入顏料的石膏包,綁在娃娃、刀、家居用品及各式各樣的組合物上,再以手槍、步槍甚至大炮瞄準射擊,宣洩對男性主導的性與權力的不滿情緒。Niki形容她的射擊系列為「沒有受害者的謀殺」:「我射擊這幅畫是因為想看到它流血和死亡。」
與孫女填色 分享熱情
六十年代中期,Niki受到朋友懷孕妻子的啟發,創造《Nana(娜娜)》系列的雕塑作品,成就了藝術生涯的另一個巔𥧌。法語Nana是女人的俗稱,她認為Nana代表任何一個女人,這些「娜娜」身材豐腴,絢麗多采,動作誇張,手舞足蹈,無拘無束,散發着歡愉及熱情。布魯姆指出:「這些作品表面看似很開心,但如果仔細看,會發現有很多傷痛處。祖母正在訴說她的女權主義,亦提及她的所愛。」
縱使Niki已於2002年去世,但當問及一些與祖母深刻片段時,布魯姆眼神仍流露出傷感,「我甚至不知道從何說起,你知道嗎?是整個人生,近30年的人生!實在有很多難忘的回憶。其中一件深刻的事,在我很小的時候,看着祖母用畫筆在體積非常龐大的作品上填色,我看着也想試,於是她把她製作的白色小雕塑給我,讓我嘗試填色。她就是這樣一個慷慨的人,非常想去分享她的熱情。不會覺得自己的作品高人一等,對小孩甚至任何人,都是用這種開放的心。」
公開展覽 鼓舞人心
作為Niki慈善藝術基金會受託人,布魯姆致力把祖母的作品帶到全世界,她說是基於對祖母的愛:「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生命中有她。Niki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她的作品在不同層面上都是鼓舞着人心,我希望其他女性都可以有她在她們生命當中,我認為分享是我的任務。我希望其他人能以我愛她的方式愛她,很儍吧!」
對於今次展覽的期望,布魯姆說只希望人們親臨感受,達到公眾與藝術之間的互動,「我們都需要像祖母一樣,找到內心的聲音並將之表達出來。如果她的作品能夠激勵人,使他們找到表達自己的方式,我們便是成功了。」因此Niki的展覽都是公開性質,這是布魯姆的宗旨,「當我們在安裝展品時,有兩位老婆婆邊看着邊哈哈大笑。當我看到人們看着她的作品,作出反應,就像她還在我身邊一樣。對我來說是有一點傷感,但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二十世紀藝術的傳奇:妮基.聖法爾
日期:即日起至6月2日
時間:10:00am-8:00pm
地點:沙田大會堂1/F及廣場(免費入場)
記者:鄭汝翹
攝影:許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