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線索】做股東好過做用戶嘅Slack

【黑鏡線索】做股東好過做用戶嘅Slack

【黑鏡線索】
近期一連串startups排住隊上市,其中一間,係Slack。Slack係個畀企業用嘅messaging app,係史上增長最快嘅科技公司之一。佢申請上市交嗰盤數,靚到冇乜好挑剔。

Slack嘅創辦人係一個傳奇。對上一次創業,原本做網上多人遊戲,個遊戲唔係好成功,但係佢發現其中分享相片嘅功能好受歡迎,於是把心一橫拆出嚟,變成Flickr,係當年web 2.0嘅領頭公司,不過好早就賣咗畀Yahoo。第二次創業,又去整遊戲,又俾佢中途發現,應該將自己整畀內部用嘅messaging app拆出嚟,結果變成Slack。

溝通不重質 難解決問題

Slack嘅口號,大約係幫你嘅團隊更容易溝通,因此做出更好成績。我哋公司都用過一輪,不過最後發現得不償失,冇再用。Slack係少數做佢股東好過做佢用戶嘅公司。

溝通,籠統嚟講,一般覺得梗係多啲好,大家多溝通,就會促進合作,減少誤會,唔啱講到啱,唔明講到明。溝通越即時,團隊反應就越快,可以更緊貼市場,等等等等。

但係,一,最欠嘅,係唔係溝通嘅量?當然,如果間公司好極端大家唔溝通,咁多啲溝通可能有着數,但我估,好多公司,欠嘅唔係溝通嘅量。以我哋以前為例,後來發現,要團隊向同一方向進發,最欠缺,係一啲基本框架。公司產品針對嘅,係邊類用戶?產品定位,係高中定低檔?點搵錢?收費模式?燒錢谷增長定係有盈利目標?以上問題嘅答案,加唔加得埋?如果大事未溝通好,喺小事上懶多溝通,都只不過係自我感覺良好,冚住個問題,冇解決。

二,Slack等工具,減少咗發言嘅friction,但係friction本身有佢嘅用處,就係令大家發言之前,稍為諗一諗,個留言係咪有價值?溝通最大嘅成本,係時間,稍為有開過會嘅,都會明白。留言多咗,睇嘅人用嘅總時間就多咗。想像吓,一個一百人嘅WhatsApp group,每一次有留言,就有一百個人要花時間睇。睇係好快,但最大嘅時間成本,係本來做緊一樣嘢,分一分心睇個留言,返轉頭,隨時要用幾分鐘或更多,去進入返被打斷前嘅節奏,條數好襟計。你開會慘極,都有散會行出房嘅一刻,留言,可以死唔斷氣,間唔中又彈出嚟搞吓你。

訊息零價值 影響生產力

今時今日,大部份人感覺到,每日俾social networks逼到有啲社交疲勞唞唔到氣,有人開始用方法節食facebook、Instagram,但公司嘅工具,你夠唔夠膽節食?你WhatsApp可以靜雞雞mute咗親朋戚友啲group,公司Slack group呢,你未必夠膽熄,尤其係當其他同事好似好投入咁留言。

當大家用溝通工具,用到疲於奔命,生產力會唔會好?講到尾,最終唔單係工具問題,而係關於公司文化,到底係鼓勵乜嘢行為。Slack太容易亂用,我哋最後揀用Basecamp,鍾意佢個設計有助大家合理地溝通。無無謂謂咁事事real time,唔係齊心,而係虐待。

撰文: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