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中學五十周年誌慶,如今是名校了,但他是第二屆的,所以讀書的時候學校剛開張,也不知自己讀了名校。
這種場合,自然會碰到舊同學,但相隔了幾十年,若平時不聯繫,許多人不要說認不出來,報上名字,也可能想都想不起來。此時「回母校」,湊個熱鬧而已。
我有個從小學到中學的同學,常常會發一些舊同學的消息給我,誰誰誰現在怎麼樣了,誰誰誰今天有多大的成就,只是這些誰誰誰,我一點印象都沒有,於是她又會提供一些關於那些舊同學的資料,比如住在哪裏,讀的是第幾班之類,這時候我才發現,我連自己是第幾班的都忘記了。小學讀第幾班我忘了,中學讀第幾班我也忘了,或許真的沒有什麼刻骨銘心的事情,忘了也就忘了。
雖如此說,但就像聽一場交響樂一樣,你不會記得所有音符,但總會記得幾段旋律。學校生活也一樣,即使大部份都不上心忘記了,卻也總有一些是記得的,比如某幾個同學,某幾個老師,甚至某一堂課說過的話,記性好得驚人,跟那些忘記的人和事成強烈對比。這些選擇性的記憶,我將之視作緣份,有緣份自然會上心,上心就會入腦,無緣份便拋去腦後,這樣也好,便如清理過的電腦記憶體,刪除無用的資料和照片,腦子清明,可以記更多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