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Marvel 11年,我揀…… - 方俊傑

【西遊記】Marvel 11年,我揀…… - 方俊傑

【西遊記】
我從不以影評人自居。因為,我過份感情用事。舉個例,自小愛看本地薄裝漫畫,由《龍虎門》到《刀劍笑》到《天下畫集》。漫畫多由家父帶回來,中間夾雜住一份回憶一份感情一份思念。明知情節發展爛到不能再爛,我還是不忍放棄,情願它們似《風雲》死唔斷氣,也不想它們似《男兒當入樽》見好收。要這一類人作出理性評論,很困難。近年,老了,病況更嚴重。《狂野時速》(The Fast and the Furious)系列是非常難看,但我還在期待。像每年年三十晚食餐團年飯。

為Stark難過 替Rogers高興

因此,不可能不瘋狂喜歡《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Endgame)。別說電影歷史未出現過,電視層面也絕無僅有,把超過十個系列、數十個角色極有計劃極有策略地集合在同一個宇宙,讓一直追開故事發展的觀眾設身處地代入在同一個宇宙。這跟小雲小吉亂入《龍珠》宇宙,是完全兩回事。就算睇足千幾集《真情》,也提供不到相同的立體感。與其說為了鐵甲奇俠之死而垂淚,為了美國隊長重獲新生而安慰,我會說我是為了Tony Stark和Steve Rogers而難過和高興。兩者有分別,分別來自十一年來,你有沒有把二人的轉變,當成自己的成長?很明顯,我有。

單計個別作品質素,仍然認為《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是美漫電影中的史上最強。換個手法,集合廿二齣電影加至少兩套電視劇推出來的結局篇《終局之戰》,卻肯定成為另一模樣的經典。硬碰硬無法超越?你怎想到跟《黑夜之神》同一年出現的《鐵甲奇俠》(Iron Man),可以用這種形式後來居上?《終局之戰》是一個段落的終局,我也趁機會來個小總結。

最遺憾的:《新變形俠醫》(The Incredible Hulk)

電影不算精采不成問題,《雷神奇俠》(Thor)和《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Captain America:The First Avenger)也沒有好口碑。Edward Norton拍了一集後被換角,才是美中不足。變形俠醫不可以一路是Edward Norton?當然,大家肯定情願一開始已經是Mark Ruffalo。演員好戲不好戲是次要,合群不合群才是大事。所以,我好擔心意見多多的《Marvel隊長》(Captain Marvel)Brie Larson。

最惹爭議的:《雷神奇俠3:諸神黃昏》(Thor:Ragnarok)

《雷神奇俠》首兩集,被視為Marvel最悶。換了導演換了風格的第三集,把雷神變成喜劇演員,在商業層面上,起死回生,連Chris Hemsworth都改口風,不介意如此雷神下去。票房證明,觀眾不需要與別不同。於是,所有角色全部變得風趣幽默,連奇異博士也被同化到一開口即出笑話,跟蜘蛛俠、蟻俠、星爵齊齊鬥好笑。是好事還是壞事?最慘連對家DC都跟到十足。想睇黑面漫畫英雄?狼人都分分鐘變死侍呀!

最被低估的:《鐵甲奇俠3》(Iron Man 3)

《終局之戰》結局,出席鐵甲奇俠葬禮的,有一位不知名青年人,是《鐵甲奇俠3》曾協助Tony Stark的小童。不認得不出奇,Marvel眾多系列,跟無限寶石無關,也跟量子科技有關,反而數《鐵甲奇俠》系列最抽離。尤其第三集,完全抽走,也不影響《復仇者聯盟》系列的劇情走向,完完全全為鐵甲奇俠的心理變化服務。看似無關痛癢,現在看來,原來事關重大。

最愛的:《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Civil War)

專業影評人偏愛《美國隊長2》(Captain America:The Winter Soldier)。我始終選擇《英雄內戰》。沒有對錯沒有正邪,戰爭只出於價值觀的分野。Russo Brothers如果沒有在《英雄內戰》展示過驚人駕馭能力,大概不會被繼續委以重任。牽一髮動全身。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