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監獄的王國》是個幽默嘲諷的故事,敍述摩納哥這個小國,第一次出現了因殺人而被判死刑的罪犯,由於這個國家從未執行過死刑,只好求助於鄰近國家,但又因對方索價太高而放棄移送罪犯,此路不通,他們惟有把罪犯改判無期徒刑,並特地為這犯人蓋了一座專屬監獄。不久,這個國家又發現囚禁犯人所需的獄卒及設施等支出費用高昂,負責部門苦無對策,惟有嘗試讓犯人逃獄了事,意圖替政府收拾殘局,但罪犯又不配合,最後只好要求犯人離開國家。有趣的是,犯人居然拒絕了,最後這小國政府更被迫每年支付一筆養老金讓犯人到外國去生活。
這個繪本故事創作者大有來頭,他叫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這位法國小說家被稱為世界短篇小說大師,把近代寫實主義的精神融入了小說當中,莫泊桑運用不同的表現技巧寫了將近三百篇短篇故事,是文學史上短篇小說類型的奠基者。其作品風格在於客觀描述筆法,就外貌與行動的描寫,讓讀者更易掌握小說裏面的角色;少有直接交代主角行為背後的主觀想法。《沒有監獄的王國》由小說變成繪本,插畫師的角色十分重要,畫師艾達絲琪(Edda Skibbe)作品曾經入選意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同年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年度最佳插畫家獎。
反思濫刑的代價
莫泊桑的創作故事,當然不能當真,但作者用一個看似荒謬的情節,令讀者思考犯罪與刑罰的代價。我們經常聽到掌權者們以維護「公義」、「社會安寧」之名,執行各種各樣的刑罰,甚至肆意濫用法律拘禁無辜公民,問題是隨意判刑真的沒有其他代價嗎?當政府鑽盡空子,運用手上的暴力機器及司法程序去拘捕、囚禁人民,倚賴威權統治,表面看來好像很有權威,令人害怕而噤聲,實際呢?暴政讓管治越來越困難,因為管治班子日漸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及尊重,矛盾加劇,積累民怨,猶如計時炸彈一觸即發!以大欺小不足以服眾是常識,引發官民對立是濫用刑罰的代價。
《沒有監獄的王國》沒有現實世界裏的殘酷無情,這小故事令政府頭痛不已的只是囚禁犯人的金錢開支。
相比一個活生生的國度,不斷將人民囚禁的掌權者,他們害怕的是終有一天人民集體起來反抗,於是惟有更徹底地鏟除異己的聲音,就連平民百姓起居生活通訊都一律受監視,「強力部門」、街道委員全天候「維護法治」;有需要時候目標人物或家庭更會「被旅遊」,生於這個國度的人活脫脫是「國家的囚徒」,整個國土根本就是一坐大監獄。跟真正的囚徒比較,白色恐怖令人民活在惶恐當中,可以想像無形壓力更難耐百倍,整個社會被逼瘋就不難理解了!引用《聖經》上的名言「上帝要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看看管治者的忘乎所以,狂妄驕縱,不就是滅亡的先兆嗎?當然,這個說法會否在大家有生之年看到又是另一回事了!不過,看掌權者如驚弓之鳥、走火入魔,動輒空群出動,如臨大敵,認為強硬才可帶來穩定狀態,明知是錯,也要重蹈覆轍,這張單總是要找數的!不信?活長一點你就可以看到喔!
撰文:鄺穎萱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