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糧拖到2046 - 畢明

拖糧拖到2046 - 畢明

如果有一個行業,「拖糧是常識吧」;或者「拖糧是行規呢」,你認為這個行業有沒有問題?

不是說個別事件,不如說整個工業。

王家衛的《東邪西毒》中,歐陽鋒這樣說洪七:「通常拿了錢看也不看就收起來的人,他們的錢很快就會花光,但洪七他數得很仔細。我知道這種人不會留在我身邊太久。」

那麼,通常被拖糧、追不到還是繼續做的人,他們不會反抗離場,但我有朋友追糧追得很仔細、很有原則,這種人不會待在這行業太久。

不如玩吓猜猜佢是誰,說一個「拖糧拖到2046」的故事。

話說香港某蜚聲國際,名成利就的大導演,除了藝術成就超然,拖糧絕活也名震江湖,令人聞風喪膽。他拍電影出名慢工出細貨,連拖糧也是六親不認的遲。遲到和合作無間的攝影師好兄弟鬧翻,欠薪心狠手辣成為他的金漆標誌。在拖糧欠薪是常態的行業,能鶴立雞群成為強中最強,誠是奧斯卡商業奇才。

SW是他的副導演,任勞任怨不止一部電影了,但一部又一部電影之後,年輕的她不再天真,也不再年輕了。如果每次,都是開下一部電影時,才能苦苦追回上一部電影的人工,耘是耕了,穫卻未收,那這份薪酬,不是bad debt但一定是bad salary了。

再然後,她發現自己不單徒勞無功,更要每天嘔錢多一些,因為拍攝工作中有很多東西要為公司先買先墊支,連這筆數,她也常得到「已追,不回」,很灰,很累,很磨人。最後熱情耗盡心灰意冷,對家人、對人生做個負責任的決定,她止蝕,轉工。

說故事的人告訴我,那位副導演,正是當時我每星期交稿給她,某周刊的電影版編輯。有次我輕描淡寫的問她,她輕描淡寫的認了:「已經冇糧出,唔想再貼錢返工」。而那位導演並非為拍藝術片成了窮L,冇錢出糧,他飛黃騰達在old rich富豪地段住豪宅,但員工冇錢交租。

有錢唔出糧,不是拖糧,是吸血,是卑劣,損人肥己。

又如果一個行業出名偷呃拐騙,有前途和希望?親耳聽過太多真人真事,不同人訴說試過如何被偷橋、被剝削、被「拖糧metoo」。怎不是一種#metoo?掌權掌財者對受僱工作單位的剝削。還有,freelancer最好練仙,最好是富二代,最好前設是自己、時間及工作回報是零。不專業、不均真、不尊重別人之外,這工業甚至可慣性不尊重合約精神。

再說一件真人真事,我自己的,從未公開說過,費事被人詬病「博見報」啦。大概5年前,一位著名導演找我拍電影,他監製、我導演,合約都預備好了。100毛也未收過,便開始工作了,因為爸爸和古天樂都說,做人不要怕蝕底,雖然我在廣告行working hour很貴,我的創意可以賣很貴,就算單寫稿,都有稿費啦。我沒計較。如是者,開會、搞劇本、開會、選角、開會,傾傾傾,很多個月之後,著名導演以「最衰都係佔中」為由,為免blah blah blah,email叫我走先。我沒哼一句,從未收過一毛錢。

我想說的,卻是他給我的那份合約,我因為對電影行不熟,拿去給兩位好朋友替我看清楚,自己唔叻,比叻人指點吓。一位是「多謝Golden scene」的Winnie Tsang小姐,一位是安樂電影的領導。二人都給了我不少寶貴意見,更指出合約內可暗藏的殺機。包括後者叮囑我,千萬別接受合約寫的分三期付款百分比。她說,第一期要收多一些,起碼不會被騙太多,第二期也不能收得少,兩期加起最好有80%,萬萬不能最後一期才收最多,因電影行興尾期直接不找數,成間公司執咗佢慳番一街成本。天才。

長見識了,充滿不老實的行業。直接執笠免找數,是吸血,是卑劣。

廣告行很好嗎?整體上,廣告公司都找數,公司對公司沒錯有「數期」,公司對個人可議定雙方同意的付款限期。大家不會處處提防4As公司的合約有奸詐蹺蹊或不兌現。

記得師姐黎堅惠寫過,必須credit肥佬黎,他隻手一改傳媒業拖稿費拖街數之劣風,不依慣性延後8、9個月才出糧之剝削,壹傳媒獨創先河,稿費均均真真月月清,後來才有其他傳媒跟隨。點解大家要接受長期的有拖冇欠,你咁大間機構?

記得某次飯局,因《阿凡達》電影聚了些電影人飯局吹水,當時寰亞電影的高層莊澄也在,他很可惜及無奈於行業沒有好的新血。散局時我追問他為什麼,他看着我說「叻的人有很多選擇,他們不需要、不會揀做電影」。

有得揀,點解要俾你呃?為什麼任何人追糧一定等於博出位?

電影行,制度公義上,財務道德上,就欠一個game changer如肥佬黎做壞規矩,古天樂是你嗎?

其實不是杜汶澤要道歉,是整個行業要洗底革面。

IG: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