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頒佈禁古令,乍聽非常荒謬,但從一手遮天角度出發,借古諷今的確必須慎防,若干年前聰慧的愛國藝人已經慷慨公佈心得,「中國人是要管的」,既然事實一再證明管不了自把自為的下半身,那麼管管古裝人周街遊蕩也好。譬如莎士比亞歷史劇《凱撒大帝》,講一班政治動物宮鬥,何謂愛國何謂私慾何謂煽惑群眾都有深刻描寫,若果今時今日搬上香港舞台,與惡劣的時代倒真一拍即合,媚主狗官們對號入座,看着心機算盡的劇中人得勢時氣焰高張張牙舞爪,失勢時吐出「天亡我也」死於昔日盟友刀下,或有領悟也未可知。不過戲裏noble這個字一再出現,肯定令他們一頭霧水,最膾炙人口的對白還要矯情地用法語唸出,淨識得歎紅酒不曾去法國文化協會上堂的中產階級,大概覺得話不投機,金玉良言掉進失聰耳朵,散場「咄」一聲揚長而去,拍拍屁股繼續為非作歹,莎翁心血只好悉數付諸東流。
馬龍白蘭度主演的電影版,導演是新生代影評人普遍忽略的約瑟曼基威士,其實他名下起碼有《彗星美人》和《赤足天使》兩部公認的傑作,我前幾年在巴黎二輪影院看到《無情世家》,簡直有驚艷之感。他也拍過多災多難的《埃及妖后》,女主角伊莉莎白泰萊是否傾國傾城見仁見智,影片令財雄勢大的二十世紀霍士公司幾乎破產卻千真萬確,我小時候完全不為金雕玉琢和千軍萬馬所動,只記得鄧姓同學將玉婆橫卧西洋貴妃椅的劇照夾在字典當書籤,作怪的美人頭露在外面。長大後重看,發覺字裏行間暗藏莎士比亞氣質,應該是從《安東尼與克莉奧柏黛》流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