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舖仔小店】
穿過迂迴的小巷,越過密集分佈的豆品、雜貨店後,大路豁然開朗,陣陣麵粉香氣傳來,只見一籠籠雞包仔新鮮出爐,整齊地排列在店面。「收你二十蚊,找四蚊,阿叔你袋穩!」負責收錢的是何太,眼明手快,一下子已端上雞包仔。在開放式廚房裏默默耕耘的是何生,任何點心也難不了他。「寶琳茶居」由何氏夫婦主理,五年前在寶琳街市開店,清晨四時多營業至下午四時,有堂食也有外賣,是街坊們的聚腳點。
茶居最為街坊熱議的,並非點心,而是它不定時營業的作風。「整個街市也這樣說,休息休得最多的一定是我,熱天休息日更多!」食店休息是常態,但為何要不定時呢?原來他們要交貨予寫字樓做茶點,若定時休息,寫字樓員工就沒有點心食。於是把心一橫,決定隨機休息,那一天不用交貨又想唞一唞,就索性休息一天。茶居本身每天營業,約兩年前,老闆自覺年事已高,想多休息,免得操勞。「工作到一定程度就會累,習慣休息就會很過癮!夠兩餐、夠交租就算數。我們六十一歲了,你看不出!對嗎?」話雖如此,食客遭受摸門釘之苦,有沒有投訴過?老闆輕輕一笑,「他們有時會話『來到又休息』,但大家關係好,所以還好啦。每天來的熟客,我也會事先通知他們,免得撲空啊!」
腸粉即叫即拉
受盡摸門釘之苦,食客們只為食到由老闆即包即蒸的點心。入行四十多年,何生從未想過用外來現成點心。「你用交貨貨色賣畀人食會被人掟點心,人哋食得出!」記者好奇,街坊們真的吃得出嗎?何生指,不少老人家每日光顧,吃慣了自家包的點心,味道有變,自然食得出。首推的是雞包仔,更有少見的雞球大包。包比一般的軟熟、不黏口。雞球大包餡料極足,女士食一個已夠飽肚。「很多客人特登來吃雞包仔!」何生稱秘訣全在用料及搓麵糰技巧。搓麵糰要根據天氣而決定粉及水的比例,「搓多兩三下差好遠!」
麵粉採用香港製造的藍水仙麵粉,來貨價較貴,但質素有保證。包點以外的點心同樣出色。蝦餃皮薄餡靚,夾起不易散,證明蒸的時間拿得準繩。燒賣較的骰,鮮蝦、豬肉餡料很足,引人食指大動。腸粉即叫即拉,從不預先整定。的確,腸粉皮不像坊間般硬邦邦,米漿香氣四溢。但最熱賣的,反而是蒸飯。一盅鳳爪排骨飯只售二十多元,確屬街坊友情價,一個午市已賣掉過百盅。皆因位於街市,租金壓力較小,常食的話,茶芥都是一位四元,所以深受街坊歡迎。
寧選街舖棄續租
可惜,這一切將成為絕響。寶琳街市屬管理公司「建華管理」旗下,將於六月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翻新工程,包括安裝冷氣,所有租戶需於五月底約滿前遷出。截至四月中,建華仍未聯絡商戶們商討續租事宜。惟何氏夫婦早已決定不會續租,因預計租金會比裝修前貴,簽約後亦要支付裝修費用,令他意興闌珊,何生指,首先他不知道要付多少裝修費,就算最終可以入場再開舖,也只可簽兩年約,「有甚麼用?裝修費也不能回本!」相較之下,他寧願選擇街舖,「以前街舖較貴,但現在街市的租金已經追得上街舖。而街舖起碼有新客,值博率比街市大!」何氏夫婦表示,至今仍未開始找舖位,計劃休息一下,去趟旅行,再決定未來方向。
寶琳茶居
將軍澳寶琳街市PL57號舖
記者:張欣頤
攝影: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