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語】遠在天邊近在「紙」尺 神繪北極熊喜怒哀樂

【藝術人語】遠在天邊近在「紙」尺 神繪北極熊喜怒哀樂

【藝術人語】
最近有關打鼓嶺「動物煉獄」的新聞,令人鼻酸,尤其看到最悲情一幕:狗舍籠內留有狗媽媽與狗BB的白骨,兩屍體相擁而死,虎毒不吃兒是真的。人間冷暖,相對之下,人很多時禽獸不如,比動物兇殘。

欣賞畫家劉元模的畫,卻反而看到動物的人性與靈性,他的畫中主角都有喜怒哀樂。「我創作時特愛呈現動物的人性,因為牠們在我回憶、幻想中就是這樣的。」43歲的他如是說。不同類型的動物都會成為劉元模筆下的題材,貓、狗、兔子、豬、駱駝、狼甚至熊貓都是平常,他最擅長畫的,竟是自己從未見過的北極熊。

「一是自己喜歡,另外是看了前人畫家畫甚麼動物,故意去避開它。」對劉元模而言,畫畫似乎是一種挑戰的遊戲。

從未踏足北極 靠看資料落筆

「張大千的哥哥張善子擅長畫老虎;徐悲鴻畫馬;豐子愷畫貓;齊白石畫蝦;李可染畫牛;黃胄畫驢等等,反正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一個特色或拿手標誌,我選了北極熊。」劉元模說甚麼動物都畫過後,感覺畫北極熊很舒服,自2000年起就一直畫個不停,已近廿年。「牠那些雪白的毛很有霸氣,又很高貴。」

攝影師Paul Goldstein最近就記錄了令人動容的一刻,北極熊媽媽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不顧危險爬下陡峭的冰崖。在劉元模的筆下,北極熊是最會享受天倫之樂,他甚至把自己家人投射畫內,不時見他畫兩頭小北極熊纏着爸媽,其實就是畫他的兩位千金。

隨着氣候變化、冰山減少和環境污染,北極熊棲息空間也和香港人一樣越來越狹小,覓食也越來越難,近年牠們因飢餓而被迫食垃圾,攝影師也不時拍到皮包骨的北極熊,讓劉元模無比心痛。「我還沒去過北極,有機會肯定要去走一圈看看,現在更多的是看資料,包括圖片資料、視頻,看這些比較多,然後去結合我對動物的理解加進去,把自己主觀的東西加進去,表現出來,我當然不希望有機會去北極的時候,看到跟我作品不一樣的北極熊。」

畫北極熊的技巧基本上跟畫熊貓甚至貓相近,但難度極高,一來不能到北極親自寫生、觀察,只能想像;二來北極熊的毛髮是白色,但身處的背景也在雪地,畫家必須呈現白的層次,限制極大。「我惟有自己去琢磨白色的表現,不能畫太深的顏色,也要很小心畫面不能髒掉了;更難的是背景,它還是白色的,這個就不好弄了。背景如果是比較深的顏色襯托一下能出來,也很容易,這個背景也是很淡的白色,一開始嘗試很不容易的。」

善畫溫馨場面 加入主觀概念

形似不一定神似,劉元模習慣會加入自己主觀的概念。「我畫很多北極熊,它帶着小熊,有家庭的那個溫馨場面,我是把北極熊的家庭當成我自己的家庭來畫。」他特別喜歡畫北極熊鼻子呼出熱氣。「不管人也好,動物也好,冷得這樣呼出來肯定是有氣的,那是我的經歷,我相信熊子也一樣。」

有趣的是,劉元模沒有入讀過藝術學校,也未有師從任何畫家,從來無師自通,最初是看馮大忠畫的老虎,然後就模仿起來。問自學成才的劉元模甚麼時候喜歡畫畫?並決定以繪畫為職業呢?他說彷彿生下來就會畫畫,他家鄉的人很多都跟他一樣。生於福建仙遊縣的劉元模說:「仙遊是個畫鄉,李霞、李耕、黃羲甚至創立了仙遊畫派。內地電視的《新聞聯播》畫面中,習大大坐在後面那張畫《松青鶴白東方紅》,就是李耕所畫的。他的《松鶴圖》幾個大松樹,上面有白鶴,前面一個太陽,我們每晚在電視都看到。」

兒時快樂時光 與小動物為伴

畫畫是天賦,但畫動物卻緣於兒時最快樂的時光,蛙鳴、蟲叫、狗吠深巷中,此緣生在此山中。劉元模回憶,小時候在農村長大,農村地方大,隨便搭一個小窩就養貓、狗、小兔子、雞,像個小型的動物農莊。「那時沒有禽流感、豬流感,我們跟小動物都玩成一片的,不會說牠們髒甚麼樣,就是喜歡。」

劉元模回憶,他小時候養過一隻貓,母貓生下小孩後死掉了,剩下遺孤的小貓沒奶喝。他就跑去買奶粉、奶瓶,給牠泡牛奶喝。搬到城市後,他也不時到動物園觀察動物,後來就以畫動物為嗜好與職業。

「繪其形,更重動物的精神筋力。」這是劉元模仍不斷追求的藝術境界。

劉元模畫了動物幾十年,善以擬人法將動物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躍然紙上。

《月下情》
劉元模觀察人在寒冬天口鼻會呼出熱氣,於是畫了在呼熱氣的北極熊,是中國畫少有的題材。

《春天的夢》
兒時在農村與豬為伴,漢字的「家」寶蓋頭下就是「豕」字,長大後劉元模怎會不畫豬?

《覓食》
除了北極熊,劉元模也畫了許多熊貓。

《嬉戲》
劉元模綜合運用絲毛、分染、罩染、烘染等表現方法,讓動物體毛更具層次感和立體感。

潔靈世界——劉元模動物作品展

日期: 即日至5月11日(星期日休息)
時間: 10:30-18:30
地址: 雲峰畫宛
土瓜灣道88號新利華中心3樓

採訪:鄭天儀
攝影:周旭文(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