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入場看《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Endgame),戲院大堂,有員工正張貼《變種特攻:黑鳳凰》(Dark Phoenix)巨型海報。我感性,幾乎想哭出來。
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頭,最成功的漫畫英雄電影,是Tim Burton版《蝙蝠俠》(Batman)。跟DC前輩《超人》(Superman)一樣,最終被他人拍爛收場。2000年,漫畫英雄電影熱潮再由《變種特攻》(X-Men)帶起,由Sam Raimi的《蜘蛛俠》(Spider-Man)推上高峯,一般人聽都未聽過Tony Stark。漫畫英雄又變成金蛋,人人搶拍。2008年,有《蝙蝠俠: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也出了《鐵甲奇俠》(Iron Man)。以商業角度衡量,近十年,拍《變種特攻》的Fox、拍《蜘蛛俠》的Sony、拍《蝙蝠俠》的Warner Bros,全部大敗給拍《鐵甲奇俠》的Marvel。
Marvel的致勝之道
做生意,要成功,要跟Marvel學習。
1)貪心。開拍《鐵甲奇俠》時,Marvel的經營環境有幾險峻,不用多說。可能是好事。大公司講制度,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改變易出錯,以為一向成功會一直成功,難免傾向守舊。新公司無包袱,有份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nothing to lose,才夠膽賭一鋪。《鐵甲奇俠》的彩蛋時間,鋪排Nick Fury登場,明刀明槍向觀眾坦白《復仇者聯盟》大計。不似《變種特攻》或《蜘蛛俠》餐餐清,賺到錢才繼續拍;似《蜘蛛俠3》口碑差少少,即斬;進可攻退可守。Marvel是all in,將所有顏面押下去。可以說它夠勇,更似夠貪。
2)耐性。貪心是原動力,耐性是武器。《蜘蛛俠3》票房很好,評價下滑,Sony已經叫停Sam Raimi拍第四集的計劃。情願隔幾年reboot,即是淪為笑柄的Marc Webb版。如果Marvel同樣短視,2011年的《雷神奇俠》(Thor)和《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Captain America:The First Avenger),票房和評價同樣不算理想,根本應該集中火力拍死《鐵甲奇俠》為止。就似《變種特攻》,得Hugh Jackman紅?齋拍Wolverine囉!其他的Storm、Cyclops、Jean Grey等元老級成員,基本上都是被擺埋一邊的陪襯。更不要妄想觀眾可以對Iceman、Shadowcat之類的配角產生任何感情。在《復仇者聯盟》,Vision死,是一件催淚大事;在《變種特攻》,Professor X死,都沒有類似效果。點鬥?
3)分工。《變種特攻》的大佬是導演Bryan Singer,《蜘蛛俠》的大佬是導演Sam Raimi,本來已經拍過《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一手炮製過《屍變》(The Evil Dead),大名鼎鼎。《鐵甲奇俠》的導演是Jon Favreau,即是Happy Hogan,似個管家。真正大佬是監製Kevin Feige,即Marvel Studios現任CEO。靠明星導演作主導,不是不好,但不能持久,也危險。可以似Christopher Nolan《黑夜之神》,也可以似Zack Snyder《正義聯盟》。把領導退後一步,才宏觀,才知道應該找甚麼導演拍甚麼題材,才不會出現Bryan Singer開了《變種特攻》的頭,中途請辭,走去拍《超人:強勢回歸》(Superman Returns),失敗,又回巢,搶劫《變種特攻:未來同盟戰》(X-Men:Days of Future Past),最終搞出爛透的《變種特攻:天啟滅世戰》(X-Men:Apocalypse)。
4)愛。說到底,最重要,是愛呀!你看看《Marvel隊長》(Captain Marvel)一開場幾分鐘,和《終局之戰》散場前幾分鐘,便明白。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