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難聽點,所有拖延症病患者都只是犯賤,自找的,所有被拖延的事,若有個死線,所欠一宗一件都要還,不是遲早要還,是越遲還付出的心理利息越高,還得越辛苦。
例如交稿,交稿的死線比交歌詞還要死,錄音期最多慘被取消,專欄開天窗,也不能消費「痛心疾首」啊。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不可以提早寫,早寫早安心?是的,起碼有一兩篇存稿,一旦頭暈身㷫也不至於要捱着寫,吃了藥昏昏沈沈後摑自己巴掌勉強完成。是的,每次抱恙中寫稿,都曾立志要有備用稿件,也曾經有過,但到幾天後又到交稿日,一時或時時心軟,反正有現成的,就先去救一場從來沒起過的火災,就像外滙儲備稍微豐厚就手痕一帶一路去了。
拖延症最犯賤處,是害人害己,自己在拖延中焦慮惶恐,想到害編輯提心吊膽,內疚症又隨即發作,惡性循環。拖延症有藥可醫,但沒醫生可以開藥,因為是心理病。別以為拖延症、心理病有病症兩個字殿後,好似好複雜,都是藉口而已。
以資深拖延症患者看來,這一劑心藥無他,只要了解拖延最主要因素:人生觀沒錯,只是時間錯配,把自暴自棄當自愛自戀。應該幹活在當下時,選擇了樂在當下:人生無常啊,辛勤了半輩子/一陣子,難道就不能豁出去玩玩歇歇?先慢慢上上網,看看新聞,結果慢活偷來的快活,也在「等一下就要開工」的陰影下消磨掉,同歸於盡。
有個對煲劇毫無免疫力的人常常罵自己,每次煲啊煲到通宵,睡幾小時就上班。那何以要煲?是,當然是很吸引才會不追下去不心息,可是邊緊張刺激,邊想着明天上班前要預備的還沒準備好,這種煉獄,使得享受追劇時的過癮都帶着罪惡感。
先備好明天開會的功課,再安心一追再追,理直氣壯的享受,有幾難?其實不難,只是從沒試過這麼容易的拖延症治療法。聽完這種病友的心聲,我甚至懷疑,如果無後顧之憂,這劇反而失去了煲下去的興頭,就像開飯前偷吃的那一口菜最滋味。
拖延症這不良心理習慣,只要記住一點:沒資格對自己好一點的時候,就繼續咬緊牙關直到恢復資格吧,那才是對自己好啊。
可惜呢,大部分想對自己好的人,都不知道怎樣對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