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香港還有最後一片靜土,該是坪洲這個小島。然而這片樂土,最近都開始熱鬧起來,島外的人搬進來,島上的人又如何自處?
有人視小島為養老地,有人視之為實現夢想的地方。坪洲上,一位日本人,一位泰國人活出不一樣的異國生活。76歲的品川一誠,46年前因為工作關係由日本來到香港。曾做傳教士的他,早已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20年前,他租下坪洲的一片農地,開始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打算。選擇坪洲的原因是乾淨,「其他農地早已經被除草劑、肥料滲透,因為坪洲這塊田處於較高位置,所以還沒被化學劑污染。」
退休後,他搬入坪洲,全心全意打理農莊。現在,每天起床,就會和農莊內的桑樹、左手香、池內的睡蓮打招呼,眾生平等,大概算這種。「懷着感恩的心耕種,這就是自然農法的農作物如此好吃的秘訣。」
對他而言,坪洲是退休地,更是重拾童年回憶的地方。整個坪洲山頭滿佈桑樹,此情此景也勾起了品川在日本的童年回憶。「我小時候住在日本京都附近一個叫南桑田的地方。」地如其名,那裏也像坪洲般有很多桑樹,「我的童年時代物質生活不如現在豐盛,肚子餓時就跟着哥哥姐姐滿山跑,那時我第一次嚐到桑的美味。」那時候,快樂可以很簡單。有人寧願把桑樹砍掉,種植些更大利潤的蔬果,他卻悉心栽培這些桑樹,「我希望香港的小朋友來到農莊,可以暫時放下手機、遊戲機,這裏可以讓他們無所顧忌地跑跑跳跳,感受一下我童年時的快樂。」
3點起身搓麵糰 泰國人妻整「港」包
山頂上,品川伯伯悠閒地活在農間;山腳下,有一位泰國人默默地整包。「我覺得自己是坪洲人多過是泰國人。」同是異鄉人,來自泰國的Anoy每日躲在坪洲的「Anoy麵包舖」,無日無夜整麵包。凌晨3時,大家仍在夢中,Anoy早已起來,與麵糰打交道。「初初我打算嫁來香港是做少奶奶的,點知都係要落手落腳做。」在店外看,玻璃櫃中是一個個淡黃色的港式麵包,只是在傳統製包房中,播的是泰文歌,偶爾還會播曼谷的交通消息。
九十年代由泰國嫁來港,Anoy一直定居坪洲。「一來到坪洲見到海好開心,又會影船給媽媽看,因為我家鄉是內陸,看不到海。」在坪洲找到罕見的藍海,也找到自己的夢想。初來香港,不似其他泰國人般做泰菜開餐廳,倒是做了港式麵包舖學徒。「我好鍾意整麵包,以前放假都會不斷練習,整到屋企人見到麵包都怕怕。」本來小店是由坪洲的光叔主理,後來光叔身體漸差,舖頭又無人接手。「我想了很久才跟師傳說想接手,因為我對自己無信心。師傅好好人,畀信心我,仲用七日教我全部技巧。」不少人教人會留一手,怕教識徒弟無師傅,光叔卻是傾囊相授,連最拿手的雞尾包、芝麻餅的食譜都傳授Anoy。
店內只有她一人打理,整麵包、打粉、入貨,無一不經她手,為留多點時間工作,她乾脆在店內留宿,連步行回家的十數分鐘也省下。「我平時收舖還得整餡,預備第二日的材料,所以每日只睡一至兩小時,有時整整吓麵包都會攰到瞓着。」瘋狂工作是為夢想,也是為兩個寶貝女。「我想賺多點錢給兩個女,讓她們日後不要像我般辛苦。」
天然有機農莊 坪洲東灣大龍村
Anoy麵包舖 坪洲永興街11號地下
採訪:周咏詩
攝影:倫星揚、劉俊霆、李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