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舊懷(英倫假期) - 葉漢良

戀戀舊懷(英倫假期) - 葉漢良

人長大了,會回想過去。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會趁有心力的時候去做一次,又或以前做過的事,想又再做一次,管他是幼稚和無聊的。

趁復活節假期和一個藉口,和家人朋友重訪了英倫,我安排了幾項音樂節目,希望老少咸宜。到埗第二日是4月17日,本來想訂Ronnie Scott's的席子,聽John Mayall的演出,查行程,原來臨時撞上了一個飯局,其他幾天的演出,也撞了原本行程,無奈,只好訂17日的半夜場,看新進爵士樂手的演出,以解解饞,聽的是四人組合Nim Quartet,以色列裔低音結他手Nim Sadot領隊,配琴鍵、小號和鼓,演奏fusion,是後起之秀。入場費很便宜,每人10英鎊。Ronnie Scott's的午夜場經常因為上場超時演出,而推遲午夜後進場時間,縱是如此,門口還是經常排滿了耐心等候的捧場粉絲。

朗尼史葛爵士樂俱樂部(Ronnie Scott's Jazz Club)由已故色士風爵士樂手Ronnie Scott創辦,於1959年10月30日開幕,今年是花甲子60周年紀念,是所有音樂人、爵士樂迷的朝聖地。後生的不知情,問我俱樂部出過甚麼知名樂手,我無從說起,創辦人本身就是知名樂手,在這裏演出過的人,都是60年來的歷代高手,堪稱所有人或「任何人」。我久違英倫,近年只能在YouTube上遙觀俱樂部為紀念結他設計及製作人Les Paul而眾星致意的演奏會,由Jeff Beck主打,唱的還有愛爾蘭裔的女歌手Imelda May,演奏Rockabilly,精彩。另外,俱樂部未來五六月都有老練高手的演出項目,各位同好如近期到訪英倫,不妨先網上一查。訂座要先登記做會員,付入場費,到時在接待處說出姓名即可進場。

第二晚訂了老少咸宜的項目,到西區的諾維羅劇院Novello Theatre看Mamma Mia。這劇目以瑞典流行樂隊ABBA膾炙人口的流行曲為主軸、為串連, 搬上過大銀幕,我買了光碟,沒有一次看得完。我以前聽的都是較重口味的現代音樂,不太在意像ABBA這樣的流行樂隊,因為街頭巷尾都聽得到,變成被耳熟能詳、被琅琅上口,覺得煩,冇性格,今次看,是因為湊熱鬧、補遺童真。劇目非常「歡樂今宵」feel,樂而不淫。諾維羅劇院的建築令我想起了拆卸了的利舞台,來看戲的,有很多伯伯和「阿嬋」, 坐我們前面的相信是一家人,上了年紀的都是大尺碼水桶身形,隨熟悉的旋律節奏曳曳搖搖,樂在其中,ABBA創作力豐富、旋律渾然天成、產量驚人,為一代代的人帶來了簡樸率真的歡樂,只是我當年忽略了。

倫敦的歌舞劇都是天長地久的, 40年前初訪,見孤星淚Les Miserables的大型廣告看板,那個孤星小孩的頭像,至今未變,長青的劇目,有發人深省的,也有歡樂今宵式的,演員換了幾代,觀眾也幾代更新。國際都會,需要有一群文明的、熱愛藝術的優秀公民和遊客,才可以保留到地老天荒的歡樂情懷。像諾維羅這種建築,才不會受地產發展而拆卸。

19日是復活節星期五,訂了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的周年演唱會,由Royal Choral Society 及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出。Good Friday 的音樂會午後二時半開始,唱德國作曲家韓德爾(Handel)的彌賽亞(Messiah)劇目,始於1876年,有個半世紀的歷史,是堅守不移的音樂傳統,復活節假期,座無虛席,我們早訂票,選了大堂中座的中價票,一窺音樂廳正貌,一眾人趁假期做些洗滌心靈活動。彌賽亞是我由初中年代始聽的劇目,甚至識唱部份歌曲,至於現場全套聽完,還是第一次,中場唱到Hallelujah時,全場起立致敬。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屬意大利建築,鄰近學院、博物館林立,本身就是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今次英倫之旅,托參加世姪婚禮之便,得以重溫舊懷,如尋故人而故人在,尋故事則故事全,算是人生的一種快樂和幸福。